李善長伏地叩首,“臣有罪,臣不該私下打聽李美人的情況,臣甘願接受處罰。請皇上看在李美人爹孃思女心切原諒他們的罪行,他們剛剛喪女,精神已非常差……”
李善長不愧是把朱元璋心思揣摩透徹的老臣,他不為自己求情,反而為李美人爹孃求情的行為立刻讓朱元璋覺得他還是一個比較重情重義的人,尤其是他間接提到李美人的死更是觸動了朱元璋的心。
朱元璋已經查明李美人是被郭惠害死,對這個女人多少有些愧疚,對未出世的皇嗣也有些感傷。念及李美人平白無故遭受大難,他對李美人的親人自然多了一份包容之心。沉吟片刻,說道:“看在他們喪女的份上,朕可以既往不咎,但是你……”
李善長立刻介面說道:“臣乞求皇上饒臣一命,臣願告老還鄉面壁思過。”
天知道李善長有多麼捨不得放棄手中的權利,在朝堂上他幾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然而目前他只能用權利換取性命,否則等朱元璋說出更嚴厲的處罰,沒準官位保不住,性命也保不住。
朱元璋斜視他,沉默不語,心中展開計較。
李善長這個人對朝廷還是有貢獻的。以前作為軍中大總管為前線將士運輸兵餉、糧餉從不缺乏。後來擔任丞相設立茶法、鹽法,恢復制錢法,開礦冶鐵,制定魚稅等措施促使國家財富日益增長,百姓也不再貧困。總的來說朱元璋還是比較信任重用他,事無鉅細都委託他與諸臣商議執行。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功勳中多為武將,朱元璋為了打壓武將,曾說道:“李善長雖無汗馬功勞,但跟隨朕多年,供給軍糧,功勞很大,應當晉封大國。”
於是加官進爵時李善長被封為韓國公,位居諸公首位,詔書中還將他比作蕭何,對他褒獎備至,更賜他免死鐵券。
但是位極人臣的李善長權勢地位都到了頂點後行事就變得傲慢放縱,他領導淮西官員和江南官員針鋒相對是朱元璋樂見其成的,可是他還指使官員彈劾馬秀英,這就讓朱元璋有些不舒服了。
朱元璋一度動搖過***善長的念頭,曾經和劉基商量想要撤掉李善長的丞相官職,不過被劉基勸阻。
這一次獲悉李善長和郭惠私下交往過密,朱元璋本來打算狠狠懲治李善長,但是李善長主動提出辭官反倒讓朱元璋有些猶豫不決。李善長有免死鐵,想進一步治他死罪必然會遭人詬病,再說他的門生黨羽眾多,朱元璋真要處罰他還得考慮其他人的反應,若因一人動搖朝廷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李善長自己辭官,這樣既不傷了君臣的關係,也不會引起其他官員的反彈。
見李善長主動識趣,朱元璋的態度也就沒有那麼劍拔弩張,緩和了語氣假意挽留道:“李卿乃國之棟樑,為朕分擔了諸多事務,朕現在還離不開你啊。”
李善長的心更是跌到谷底,如果朱元璋真要挽留他,就會直接說不準,哪有閒心說這些場面話。他跟隨朱元璋多年,清楚朱元璋場面話說得越漂亮,心裡的意思越相反。這次明面是在挽留他,其實心裡巴不得他早點滾蛋。於是他愈發堅決地請辭,“臣年邁病多,已無精力勝任朝事,請皇上準臣辭官歸居。”
“既然如此,朕準你告病回鄉修養,等你身體恢復了還要繼續回來輔佐朕啊。”朱元璋說了兩句客套話立刻宣佈道:“來人,擬旨,賜韓國公臨濠地若干頃,設定守墳戶一百五十家,賜給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士二十家。”
“謝主隆恩!”李善長捧著聖旨,心裡苦澀難當,這些賞賜聽著榮耀盛極,可是哪能和他曾經掌握的實權相比啊。罷了,罷了,能保住一條老命已算不錯。只是有一點讓他感慨萬千,他沒有迎來馬秀英的報復打擊,反而是郭惠這個死人連累了他,早知今日,當初他真不該選擇和郭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