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收降了幾個人,又獲得戰船三百餘艘,立即上疏報捷。
朱元璋下令設定永興翼元帥府,任耿炳文為元帥,統兵把守。
張士誠派左丞相潘原明、元帥嚴再興前來攻打長興。還沒到城下,就被耿炳文的伏兵襲擊,四散而逃。這時只有常州相持不下,常遇春分兵四路,截斷他們的糧道。
城裡沒有吃的,呂珍免不得惶恐起來。他屢屢出城突圍,都被徐達擊退。後來,城裡的糧食全部吃完,幾千士兵餓死,呂珍顧不上守城,趁著夜黑,開啟城門溜走了。常州隨即失陷,徐達引兵入城。
張士誠損兵折將,連番丟掉常州、長興、江陰、常熟等地,復遣兵反攻常州、常熟,均失敗而歸。氣得他一連幾日茶飯不思,懊惱至極。
忽然噩耗傳來,張士德在朱元璋營中絕食身亡,朱元璋派人警告他,若不趕快歸還部將,可不敢保證張士信的安全。
張士誠悲憤交加,已經損失了一個弟弟,不能再損失另一個弟弟了,一邊咬牙切齒下令釋放顧時、張龍和楊憲換回張士信,一邊集結全軍要為張士德報仇。
正在此時,許五對他建議道:“主公不如上書朝廷,要求和楊完者、方國珍合力夾擊朱元璋,這樣既可以減少我們自己人的損耗,也可以藉機出口惡氣,以報這二人當初攻打主公之仇!”
楊完者原是十峒飛山苗人首領楊再思的後裔,元廷為了平息江南叛亂從湖廣召來這支少數民族部隊。但是這部苗軍作戰紀律很差,燒殺搶掠,備極慘毒。反正他們殺的也不是元人,朝廷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求在平叛起義軍的時候出力就行。
方國珍和張士誠一樣,也是私鹽販子出身,不過他與張士誠不同的是,一個走的陸路,一個走的海路。方國珍曾經在大閭洋殲滅了元江浙行省水師,後來被元廷招安後就為元廷海運漕糧,兼或做點打劫過路船隻的海盜買賣。
這三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被元廷招安的起義軍。然而三人積怨已久,即使同朝為官也是面和心不合。
張士誠聽完許五的建議後恍然大悟,朝廷派他一個人出兵對付朱元璋分明是拿他當槍使,借攻打朱元璋其實消弱他的勢力,說明朝廷根本就不信任他,他還傻傻地打了這麼久。不行,得把楊完者、方國珍也拖下水來,最好讓他們衝在前面,不管哪一方打敗都是他樂見其成的事情。於是他當即修書給達識帖木兒,說自己實力不行,攻打朱元璋屢戰屢敗,恐延誤軍紀,希望朝廷增派楊完者、方國珍兩支部隊協助。
達識帖木兒一想,只要不是我們元人受損失,你們漢人也罷,苗人也罷,打死打殘都無所謂,便同意了張士誠的要求,派人通知楊完者、方國珍協助張士誠攻打朱元璋。
誰知楊完者根本不賣達識帖木兒的帳,拒絕出征。
原來這些苗人本來生活在窮山惡水的環境中,被召到江浙後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外面的世界多富饒。他們不識漢字,不習教化,但力大無比,又有一股蠻勁,常常以悍不畏死的勇猛之勢打敗起義軍,每次勝利後都能得到可觀的戰利品,嚐到甜頭的他們漸漸不滿足行軍打仗,開始屠殺擄掠百姓。
這是一支驕橫濫殺、不得民心的部隊,與張士誠部隊的紀律嚴明相反,以至於蘇州、秀州、杭州等地有“生不謝寶慶楊,死不怨泰州張”的俗語。
原本楊完者受元廷命令攻打張士誠並沒有多想,可在元廷招安張士誠後有個叫黃三的手下告訴他,“張士誠乃販鹽起家,又做了那麼久的王侯,本來就富可敵國,朝廷還不讓將軍殺他,甚至把最富庶的地盤都給了他,這種好事朝廷從未想過將軍,現在還叫將軍去協助他攻打朱元璋,看來朝廷還是看重漢人多於我們苗人啊。”
楊完者頓時火冒三丈,因為如果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