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位於現在的湖南省西北部,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地處長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武陵山脈、雪峰山脈東北端。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可以說是人傑地靈。
此時的湖廣武陵,48歲的楊嗣昌正一身素服在家丁憂,,不過此時的他無官一身輕並沒有懈怠下來,,而是利用這難得的時間開始著書,,他已經構思好了《武陵競渡略》、《野客青鞋集》兩本書的大綱。希望用三年時間讓這兩本書問世,,,,
他沒想到此時的京城,,正有一位皇帝惦記著他。
話說楊嗣昌如果沒有趕上明末亂世,如果生在嘉靖朝,,說不定會成為大儒。
早在三十歲的時候,面對日益嚴重的邊患,楊嗣昌留心邊事,將他在戶部參與財政管理的經歷編為《地官集》二十卷。
崇禎帝還未登基時,就看過楊嗣昌的《地官集》等書,讚歎楊嗣昌的才能。不過穿越而來的朱小峰文學涵養差了一大截,自然沒有閒功夫拜讀他的著作,,,
又由於朱小峰重用他熟悉的名臣武將,,一心撲在消滅流民、韃子身上,重要完全不在朝堂之上,,使得楊嗣昌一直沒有走入朱小峰的視線,,
不過由於歷史的慣性,楊嗣昌還是憑著歷史的慣性,由於政績突出,才能卓越,,一步一步被吏部考核升遷,不聲不響成為了兵部右侍郎,,,
歷史上,,早早進入崇禎帝視線的楊嗣昌於崇禎元年(1628年)分巡河南汝州道,九月十九日收工,第二年冬天又調任霸州兵備道。
崇禎四年(1631年)初,由於他算比較熟悉兵事又一次升遷為山海關內監軍兵備道。
不過,此時他的老父親卻走了背字,,
他的父親楊鶴作為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的重臣,招撫農民軍首領神一魁以後,,沒想到神一魁玩的就是套路,,不久就又一次反叛。
而作為主官以及招撫直接責任人的楊鶴自然難辭其咎,,經過審理,楊鶴被下獄論死,
楊嗣昌聞訊後三次上疏請求辭職以代父罪。因為崇禎帝對楊嗣昌印象非常不錯,被他的孝心感動,又準備提拔重用他。
於是就給了楊嗣昌面子,免了楊鶴的死罪,當然也沒有讓允許楊嗣昌辭職,還幾次召見楊嗣昌寬慰他好好為朝廷效力,,這讓楊嗣昌感動不已。
楊嗣昌憑著廉潔不結黨才幹卓越的人設,,漸漸成為了皇帝的心腹大臣,一路提拔楊嗣昌。楊嗣昌也非常感恩朱由檢的提拔,盡心盡力的輔佐朱由檢處理朝中事務,朱由檢經常誇讚楊嗣昌有才能,甚至多次表達與楊嗣昌相見恨晚的遺憾。
崇禎七年(1634年)九月,楊嗣昌被提拔為兵部二把手右侍郎兼宣府、同、山西三鎮總督,上任後一下子就開啟了局面,,給崇禎上摺子提了很多關於邊地的建議,,使得崇禎帝非常滿意,
1635年,父親楊鶴去世於袁州,楊嗣昌只能去職回鄉丁憂,一年後又遭繼母丁氏去世,,丁憂時間更加延長,,
這時,關外滿清入關劫掠,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明軍望風而逃,完全不敢抵抗,最終兵部尚書張鳳翼畏罪自殺,
面對惡劣的局面,崇禎帝決定起用楊嗣昌,遂於崇禎九年(1636年)十月下旨奪情,命楊嗣昌接任兵部尚書。
楊嗣昌三疏請辭,崇禎帝不允許,無奈他只能於當年三月抵京赴任,同月二十七日覲見崇禎帝,開始活躍於京城政治舞臺的中心。
而這個時空的楊嗣昌,,沒有機會關注遼東戰事,他在都察院外放御史的崗位不斷兜兜轉轉近十年時間,不停在各地任職,,雖然取得了很大成效,每次考評都是甲等。
不過對於流賊還是韃子,,他都沒有機會處置,因此一直沒有蹦躂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