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景文自然不會當,,
由於範景文不置可否,,眾人無奈,,
不知不覺,,最後這個擔子落到了禮部尚書王澤的肩膀,,,
1609年,年輕的王澤考中舉人,,
不過他的仕途沒有那麼順遂,,
直到1622年,,他才中了進士,被選進翰林院學館深造。
三年後由庶常授檢討,參與編修。
當時正是太監魏忠賢如日中天的時候,不管是封疆大吏,九邊主將還是朝中官吏,文人士子,,紛紛依附魏忠賢,希望能攀上魏忠賢的門路。
而王澤是少數不願意隨波逐流的人。
天啟六年(1626)魏忠賢想在國學館西側建造生祠,
當然這是他的孝子賢孫們的餿主意,
這樣就表明天下的讀書人也在對魏公公歌功頌德。
執掌翰林院的上官命他主持此事。王澤呵呵大笑,說道:“彼聞豎也,吾史官也,吾安能以好官預閹事而貽萬世笑端乎!”
他堅決拒絕,並以神聖的儒林之地從此將被閹黨玷汙,是知識分子的奇恥大辱的由頭,要求調離翰林院。
然而,,沒等魏忠賢開始收拾他,,隨著木匠皇帝身死,,朱小峰穿越上位,,
王澤沒有領略到閹黨的毒打,
反而被新皇重用,,在禮部繼續任職,
隨著去年一批老臣致仕,,
王澤被朱小峰提拔為禮部尚書,,,
明朝禮部尚書的權力不大,朱小峰繼位後只是經常召見戶部、吏部、兵部尚書,,
對於工部以及禮部的熱情非常低,,因此禮部尚書的存在感非常小,,
但是誰也不會小看禮部尚書,,
因為按照明朝的官場慣例,,
要想入閣的官員,禮部尚書是必須要經歷的。
也就是說如果入閣成員人數不足需要增補,那麼禮部尚書是最有可能入閣的人選。
禮部尚書主要負責科考、外交一類的事情,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中央宣傳部加外交部加教育部加文化部的部長。雖然不受皇帝重視,可權力還是非常大的,,
只是無奈朱小峰選拔內閣成員,完全不按朝堂慣例來,,自己腦子裡能想起哪個殉國的有才能大臣,,就提拔他入閣
使得王澤一直沒等到入閣的機會,,,
而如今,,王澤終於找到了自己入閣的敲門磚,,,
他要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引起陛下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