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牛愜意地坐在田地上,看著爹和大哥忙活了一陣子後,他才慢悠悠地站起身來,把他們鋤過的野草撿起來,輕輕地拍掉野草底部的泥土,然後裝進籃子裡,等籃子裝滿了,再倒進竹簍裡。
因為不用上山,撿草對張三牛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他大半時間都悠閒地坐在地上歇息,偶爾還能看見幾只小青蛙在田野裡歡快地蹦跳。
當所有的竹簍都裝滿了青草之後,張三牛嘗試拖動竹簍,卻發現自己使出了吃奶的勁兒也拖不動,只好把竹簍留在原地。
張運國和張大牛從田地的東邊開始鋤草,一直鋤到西邊,此時他們正在張三牛的西邊。
四個竹簍都盛滿了青草,張三牛感覺自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渾身舒坦,於是他邁著輕快的小腳丫,朝著西邊走去。
張三牛一見到張大牛,就像吃了蜜一樣,甜甜地喊了一句:
“大哥,草割完了。”
張大牛微笑著點點頭,說道:
“嗯,等一會兒我瞧見了就把竹簍搬到牛車上,你去休息吧。”
“哦,大哥,我在附近走走,我還不知道咱家的地有多大呢。”
“行,別走太遠,也別到河裡玩,小心被水沖走。”
“知道了。”
說完話,張三牛就像一隻活潑的小兔子,蹦蹦跳跳地朝著西邊走去,一直走到了田地的地頭。
田地的另一旁是一條河流,張三牛瞟了一眼,發現水位很低,自家的田地根本澆不上水。
而且,自家的田地並沒有挖渠引水,這說明水位低並不是降水量的問題,而是這裡的水位一直都這麼低。
有個臺階向下延伸通往河流,張三牛心裡很清楚,這是為了方便打水而挖的。也就是說,老天爺不賞飯吃,降水量不足時,自家就得一桶一桶地從河裡打水澆地。
張三牛沿著河流的方向緩緩前行,目光如炬,掃視著周圍的一切。
突然,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沒有筒車,甚至連翻車都不見蹤影。
這意味著龍國在水利方面的發展水平竟然與漢朝不相上下。
水車在漢末應運而生,三國時期經過改良,被稱為翻車,靠人力驅動,是龍骨水車的前身。
張三牛一口氣走了兩公里,終於發現了一條人工挖成的小水渠,,一端連線著河流,一端通向田地。
不用時,它便被泥土和石塊堵住;使用時,挖開泥土和石塊即可,水區便開始源源不斷地輸送水源。
走到這裡,張三牛停下了腳步,轉身往回走,生怕自己走得太遠。
經過近半個小時的跋涉,他終於回到了自家田地。
他默默地注視著河流,心中暗自思忖,要不要把水車做出來呢?
如果做出來,肯定是藏不住的,畢竟世上能人眾多,只要不是傻子,看上一眼,便能琢磨著仿造出來。
張三牛隻是個普通百姓,根本別想什麼專利權了。
他只能趁著前期賺點錢,還要時刻防備那些心懷不軌的人。
在水車被仿造出來之前,說不定就會有人對他進行嚴刑拷打,逼他交出技術。
到時候,他是說還是不說呢?
全國各地,只要有河流的地方,大部分都能架設水車。
而水車這塊蛋糕又香又大又甜,無論是灌溉、磨面還是紡織,只要需要動力,幾乎都離不開它。
鄉紳氏族如果掌握了這項技術,必定會大量製造水車,從而謀取更多的利益。
眼看著別人享用這塊大蛋糕,張三牛隻能眼巴巴地看著,這誰能受得了呢?
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這是人類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