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大軍喪失殆盡,氣的袁白吐血昏厥的同時,也刺激起了其他諸侯的戰鬥意志,在接下來的半個多月時間內,在各路諸侯的猛攻之下,袁白軍的抵抗越來越困難,逼得袁白不得不撤出壽春,退往江亭。那裡,囤積著大量的糧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袁白準備在那裡,做最後一戰。
………………………………
第二百三十七章 眾叛親離
袁白撤離壽春之後,留守在壽春的軍民立刻陷入了巨大恐慌的之中,幾乎沒做出什麼抵抗,就被各路諸侯的聯軍輕易攻破了。
元起是第一個率軍進入壽春的,進城之後,元起立刻以驃騎大將軍的名義,下達了軍令,嚴令軍中將士不得侵擾百姓,不得燒燬城內建築,不得濫殺無辜。元起下達這樣的軍令,倒不是怕自己麾下的將士高出這樣的事情,可是他怕其他諸侯進城後,會做出燒殺搶奪的事來。
所以提前下達了嚴格的軍令,用以制約其他各路將士。在名義上,元起是冠軍侯、驃騎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是當今天子元協之外,官職最高的一人了,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即便是位列三公的宇宮照烈,在品階上雖然和元起平級,但是在地位上,還要略遜元起半籌呢。各路諸侯中,自宇宮照烈以下,全部受到元起的節制,因此,對於元起的軍令,這些人還是要遵守的,因為元起有沙鍋般大的拳頭。
隨後,各路諸侯先後開進了壽春,在看到元起的軍令之後,除了宇宮照烈和泰山之外,其他的人心中很是不滿,但懾於元起的威名,也只好暫時忍下了這口氣,各自約束著部下的將士,遵守元起的軍令。幽並集團軍的九禁令十八斬,現在早已是聞名於世。誰也不想親身嘗試那十八斬的滋味。
趁著在城內休整一日的時機,元起請了各路諸侯前來,共同商討追擊袁白的事宜。其實經過討董之戰和沙縣之戰以後,元起對這些所謂的當世英雄們,早已是心灰意冷了,實在是不指望他們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元起此次的目的,只是不希望他們拖後腿而已。而且元起不能在面子上冷落了這些諸侯或者諸侯們派來的大將,否則的話,容易讓別有用心的人。說元起心高氣傲。看不起天下的英雄了。
結果,這場議會,自然是不歡而散的。除了對元起一向很尊重的孫策之外,就只有宇宮照烈同意和元起合併一處。共同討伐袁白了。其他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拒絕聽從元起的安排。
黃祖以前就和元起有過節,自然不肯聽從元起的號令。推諉自己只是元表派來的將軍,當不了家做不了主,要派人回襄陽稟報元表之後才能決定下一步的行止;而泰山存有私心,生怕被元起派出去當炮灰,他攢這點家當不容易,自然不想再次為元起做嫁衣;至於袁丁麾下的審配、顏良和文丑三人,則是壓根就沒來參加會議,還讓前去送信的軍士回報:袁丁是冀州牧、車騎將軍,在品階上和元起相等,沒有聽從元起命令的必要!
說起來,這次討伐袁白,和當初討伐董猛的情形,確實不太一樣。當初宇宮照烈釋出矯詔,以天子的名義號召天下各路諸侯勤王,一提到勤王這兩個字,就讓各路諸侯不得不重視,最終才推舉元起當了盟主。可是現在,元協在詔書中卻並沒提到聯軍的事情,只是讓各路諸侯自發的派出人馬征討袁白,元協的這道詔書,有著兩層意思,第一,他是為了防止像討董之戰那樣,有人拖元起的後腿,才故意沒有讓各路諸侯組成聯軍;第二,元協當皇帝當的久了,身上多少產生了一些變化,他也怕各路諸侯在聯合討伐袁白的過程中,找到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