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內大小私塾若干,書院卻只有一處,便是位於東邊的“慶元書院”。
這所建都時遵旨造建的官家書院,起先只有權貴家的兒郎可以入讀,直至當今聖上繼位,下旨開放女子可以入學,如今只要家裡條件允許,又能透過入學考試,女子亦可前往書院就讀。
雖有父親從小教導聖賢典籍的緣故,但入學考試卻是何淑蘭自己應試,六歲入學,既是有史以來最小的女學生,亦打破了書院的八歲最低年齡線。
一時間名動京城,也引領起女子入學的風潮,即便去不得書院,各類大小私塾裡的女學生也是眼見著翻倍增加。
“神童。”傅寧玉忍不住感慨。
海棠一聽,卻是哭笑不得地回了句:
“小姐您還是這樣,當著面怎麼都不肯誇,沒見著的背地裡,卻是毫不吝嗇對淑蘭小姐的誇獎呢。”
傅寧玉有點兒語塞,原主以前還這樣的嗎?
“本就是顯見的事實,你以為那些個書籍,單單熟讀會背便成事嗎?還得有自己的領會見解,一個六歲的女娃娃便有如此能耐,不是神童是什麼?”
傅寧玉這倒不是臨時杜撰,就以前看過的對古代學人的研究,想想那些書籍,用她一個現代成年人的目光來看,單單書本上的字都覺著晦澀,更別提還要吃透意思得出自己的理論。
“海棠不懂這些,要不說小姐您能跟淑蘭小姐說到一塊兒去呢。”
“書院的事,到底是怎樣的?”傅寧玉怕再扯又遠了,於是主動把主題找回來。
那天正是書院半月一休的日子,除了傅寧玉和何淑蘭這兩對主僕,還有另外兩個人,是何淑蘭家鄰居、周家娘子和她那個八歲的兒子,說是領著先去見先生。
按理說,不是書院的人,門房一般都不會放人進去,但何淑蘭早已是書院的名人,門房見她帶的也是位女子,報了名號,知道是戶部郎中的親戚,加之何淑蘭的課上教習當時也正巧從外邊回來,聽知來意,便也跟門房交待了一聲,如此一行人得以順利進了書院。
周家娘子先行領著兒子去找先生,何淑蘭則帶著傅寧玉在書院裡大致走了一圈,主要還是看了下日常的學堂和課間休息吃飯的地方,最後便在書院的茶室坐等周家娘子。
這一路聽下來,傅寧玉逐漸意識到,這確實是個架空雜糅的世界,自己不該時刻對照原有對於古代的認知。
譬如眼下書院這件事,首先在教育制度上就跟現實有很大的出入,也找不到可以準確對照的朝代,倒不如完全撇開已有的知識,避免被硬性框住,造成更多的混亂。
這邊還正想著,就聽海棠試探地在問:“小姐可還記得當時見過的那名教習?”
傅寧玉搖了搖頭。
海棠嘆了一聲:“那天周家娘子中途來過一趟茶室,把淑蘭小姐喊了去,小翠便也跟著她家小姐過去,過了一會兒,忽地便下起雨來,我便跑去門口馬車那裡取了傘來,結果折返的路上卻發現小翠昏倒在地上。”
傅寧玉眼睛“倏地”一下瞪大。
“小姐別怪罪,這事我當時沒敢說太清楚,怕嚇著您。”
“昏倒在書院裡?”傅寧玉急問。
海棠點點頭:“就在前往茶室的路上。”
“你不是說出去拿傘?”
“是的小姐,我已經拿了傘,折返回來,還沒到茶室呢,就廊下拐角的地方,小翠就昏倒在那裡,人半倚著身後的樹。”
“小翠不是跟著淑蘭出去的?她昏倒了,那淑蘭呢?”
海棠搖搖頭:“當時只有小翠。我怕這雨越來越大,便想著跑回門房去喊人,結果剛走出去兩步,就碰見淑蘭小姐了,便也趕緊將小翠的事一說,淑蘭小姐抬腿就走,我也不敢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