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這就是福特公司將汽車價格定在一千華元以下的原因,因為農民對價格敏感;而在歐洲國家,任何一家汽車公司都不會將汽車價格定在兩千華元以下,因為這是富人的專享,車價賣的再便宜買的人還是很少。商情局調查發現,美國農民之所以願意花錢買車,其一是因為他們不但能駕車進城、遠道遊玩,還能以此作為移動的動力來源,其二則是農民可用汽車拖曳農產品去市集售賣,以免受中間商的盤剝。
由此可見,農業是工業發達的前提。有發達的農業,才能有價低量足的棉花,才有繁榮的棉紡業;有發達的農業,才能有價低量足的糧食,才能有繁榮的食品工業;有發達的農業,才會有為農業服務的農機產業、化工產業,才能使鋼鐵和化學得以發展。可以說,除了礦業外,一切產業都是農業的衍生產業,只有農業的發達才有工業的繁榮。
然後,我國情況畢竟和美國不同,美國是地多人少,而我國是地多人更多,以去年考察的情況看,我國不適宜美國農業的發展模式,而適宜法國、日本、義大利農業的發展模式。換而言之,美國農業其實就是農業機械化,農民只要廣種就能多收,其真正的關鍵是怎麼能多種地的問題,我國的拖拉機在美國大受歡迎,年銷數萬臺不止,除了柴油機使用成本最低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使用拖拉機能增加耕作面積;
而法國等國,去時很少見到大型拖拉機。有,也只有小型農械,這些國家的農民要想增收,除了發展輪作,充分利用土地以外,只能從肥料上想辦法。對此,我稱之為農業化學化,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的使用和普及才是增收之本。歐州大戰結束後,我建議我國的合成氨炸藥廠全改為氨肥廠,並在全國四百多個府推而廣之,以增加土地肥力,幫農民增收;而第一代劇毒農業,除了在非食用農作物上推廣使用外,食用農作物也可以在監管下酌情使用。另外,雜交水稻應該加大投入,爭取在十年內獲得初步成功,以將水稻畝產提到……”
陶成章去年帶隊出國到各國考察了一圈,而國內農業前兩年也看了個透,是以對如何振興農業心中完全有譜,但他的發言卻涉及到了工業,雖然舉得是美國工業化路徑的例子,但對中國工業化還是有啟示的。
楊銳所知的工業化道路只有兩種,一是斯公模式,二是鄧公模式;蘇聯1926年才開始五年計劃,到二戰也就十四年時間,這麼短時間要將內戰打的一塌糊塗的蘇聯工業重振,非斯大林模式不可,要是換一個軟弱一些的領導,那二戰真要投降了。中國可以走這條路,但楊銳感覺沒必要,他認為中國的時間比蘇聯多了一倍,同時一戰能拿到戰爭紅利,再加上有高科技路引,發展到二戰也極為可觀。
而鄧公模式,在這個時代根本沒可能。改開是工廠在中國,市場在外國,但現在改開只會是工廠在中國,市場也在中國,何苦請外國人來掙中國人的錢?所以這次和日本簽訂新約之後,即日起馬關條約中關於外國人可在中國辦工廠的特權取消,算是紮緊了籬笆。(未完待續。。)
庚卷 第三十六章 路徑
陶成章報告上提及的是第三條工業化道路,也是最為客觀現實的道路,這基本解決了工業化之後產品賣給誰的問題;而斯公模式,那產品根本不存在賣,那是直接計劃分配,這也就是說,要想實施五年工業計劃的政經體制必須是極權模式,不然根本無法做到按計劃分配,這也是楊銳不選擇這種模式的根本原因,誰讓他當年決心革命的時候選擇的不是麥克斯主義呢。
只是中國農民的購買裡太弱小了,記得十年前在東北的時候,一頭不到三十兩的小牛很多農民都買不起,哪像美國農民那樣有錢,又是拖拉機、又是福特車。現在柴油機的成本已經壓到最低了,不計任何利潤、折舊、計提,四匹單缸柴油機機體的物料人工成本在十兩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