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讀者發牢騷很正常,特別是本書很虐,是在下最開始的基調不對,對不起他們。)
又及:馬上新年,祝各位心想事成,猴年大吉!(未完待續。)
壬卷 家與國 第六十六章 輪迴2
鼓掌的人們心思各異,而收音機前聽眾們的想法便比較單純。他們其實並不在意楊銳說的是什麼,他們在意的僅僅是楊銳的態度。不需任何理由,只要楊銳說中華是有希望的,那中華必定是有希望的——總理是中華英雄,而今為了中華萬世長存,又退位讓賢,他卸任時的金玉良言,人們又什麼理由不信?
在楊銳不徐不疾的話語中,他們只記住了‘中華(文明)是獨特的,因為在其他(文明)消失時,唯有我們長存……,祖宗保佑我們……’僅僅這幾句話即可讓所有人徹底安心了。
不過一些想從楊銳講演中聽出政策和機會的人很是失望:滬上的梁啟超聽完講演後就立即把收音機給關了;燕京大學的胡適一邊聽一邊苦笑連連;滬上中華總商會的代表們,邊聽則邊東張西望,他們難以分辨其中的商機和國策,‘自保’的解釋其實有很多,比如護僑也是自保,海軍巡邏於南海、東海、波斯灣那就更是自保,可什麼才不是自保呢?
除了這些人,復興軍的官兵是失望的。對外什麼都不做,那就等於他們暫無授爵分封的機會,人是會老的,真要等到自己退役那天依舊沒有戰爭,那此生不是無比遺憾?這些人都沒有授爵,很多人連士都不是。
而那些已經建功立業的將校並未太在意楊銳所說的對外政策,已經有功名有財產的他們並不像一窮二白的年輕軍官們那麼急功近利。他們在意的是楊銳真的退下去了,這就等於說一切都是真的——有不少人還未曾蔡元培齊清源之事中回過神來。他們本認為總理之位永遠是復興會的,而這次卻把宋教仁捧上來了!
照實說。楊銳的講演如同冰水倒入滾湯,整體並未激起什麼大的浪花。但這些冰水一入鍋便安靜的沉入鍋底,成為大中華國最重要的統治根基,也成為後世所有政府的統治根基。
“總理大人,您真的認為,歐洲會被來自非洲和中東的野蠻部落佔領?”記者提問時間開始,第一個站起發問的是泰晤士報記者的莫里循,本該七年前病死的他因為繼續留在中國而長壽。對於楊銳他是崇拜的,但楊銳關於歐洲將來會被異族佔領的論調太過嚇人。
“當然,有非常大的可能。”楊銳每次新聞釋出會第一個問題都是給莫里循(以換得他那些文物永遠留在中國)。在他口呆目瞪要問為什麼的時候。楊銳再道:“不過不能缺少一個前提,那就是再發生一次世界大戰。到那時,所有歐洲人都會熱切的祈求和平,就像現在法國的某些人一樣。到那時,法國和德國將走向和解,其他各國也走向和解,然後整個歐洲最終開始實質上的統一。
這就類似於中國的秦始皇橫掃六國,當然過程沒有那麼血腥,統一是所有歐洲人厭倦了戰爭。由政治家在談判桌上實現的。雖然不血腥,但和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效果完全一樣,在這樣的歐洲裡,科學將繼續發展。但哲學永遠也無法超過之前歐洲哲學家所取得的成就,那時候的學術僅僅是從十九世紀哲學家定義裡引申出其他定義,就好像從樹幹上長出一些樹枝一樣。大家都知道。既然是樹枝,那它的高度和深度永遠無法超越樹幹。因為中世紀所積累的文明養分已經耗光,文明的火焰正在逐步熄滅。
同時。社會輿論會像現在的法國一樣——請遺憾我多次提到法國,不是我認為法**人不勇敢,而是在上一次大戰中法國犧牲了數百萬人,戰場也在法國,所以法國人民對和平的祈求是最強烈的。如果再發生一次世界大戰,大家可以想象第二次世界大戰將造成什麼樣的破壞,會死亡多少人民,到那時,整個歐洲都將厭倦戰爭。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