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規矩正是商人一直所追求的。
第二天,交易所的交易量開始急劇增加,比前一天足足增長了百分之五十多,以後每天的交易量都有所增長,一直到了一個月之後才逐步穩定下來。
而《大明帝國報》每七天也會刊登一次七天之內少數的大宗商品的交易資訊。隨著交易所的發展,帝國範圍之內的商人,許多人都會買一份《大明帝國報》來做參考,交易所的交易資訊就是整個帝國商品交易價格的晴雨表。
由於《大明帝國報》只對大宗商品進行報道,這就同時催生了專業的經濟類的報紙,這種專業的經濟類日報紙覆蓋更加全面,當然現在還不叫《經濟日報》,這種報紙就是交易所裡每天都會有人將當天的全部品類的交易最高價格和最低價格抄寫下來,然後拿來出售。每一個進場的商人肯定手裡也會持有一份這樣的資料,這對他們今天的報價至關重要。
而同時交易所裡也在自然淘汰一些不適合交易所生存品類。
《大明帝國報》自從獲得了朱由校的廣告支援之後,再也不用伸手向朱由校要錢了,記者雖然還沒被利用起來。但是特約稿這種形式已經被利用起來了。
閣臣魏廣微是第一個在《大明帝國報》發表文章的作者,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大肆讚揚朱由校的商品交易所。魏廣微的這篇文章不但得到了朱由校讚許,而且獲得了一筆潤筆費。當然這筆潤筆費對他來說不算什麼。
這也預示著《大明帝國報》的變化,報紙上不但出現了特約稿,而且投稿的人也開始增多,只要被採納就會獲得一筆潤筆費,這對於很多窮書生來說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大明帝國報》現在已經成了朱由校宣傳變革措施的最重要的陣地,在《大明帝國報》的宣傳之下,支援變革的人正在逐步增加,帝國的保守派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在開始謀劃自己宣傳手段。
四月份,代表帝國保守派的一方的報紙——《大明儒報》也終於出爐了。劉宗周給《大明儒報》寫了第一份特約稿。以朱由校為代表的革新派和以劉宗周等人為代表的保守派首先在民間展開了交鋒。
誰都沒想到,僅僅在一年多之後這場交鋒就進入了白熱化,蔓延到了整個帝國。
當一件事情成為國家大事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革新派和保守派正在逐漸取代原來的黨爭。
……
但從一開始《大明儒報》就不是《大明帝國報》的對手。
《大明帝國報》背後站的皇上,而《大明儒報》後面站得卻是一眾保守的儒家代表人物,他們擁有強大的號召力,在人數上朱由校雖然暫時處於劣勢,但朱由校有朱由校的優勢,他是皇帝這是他最大的優勢,他還有強大的資金後盾以及強大的發行渠道。
現在茶館讀報已經成了一個必選專案,每天喝茶的人不聽一下報紙,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雖然《大明儒報》在許多讀書人的支援下也進入了茶館,但是相對而言,《大明帝國報》更加貼近民生,老百姓更喜歡聽《大明帝國報》,這和朱由校從一開始走的就是親民路線有莫大的關係。
還有當年《大明帝國報》的低價策略無形中抬高了進入報紙行業的門檻。發行報紙如果不引入廣告的話肯定是要虧本的。
現在很多民間小報受到《大明帝國報》的影響開始引入廣告,而《大明儒報》從一開始就是拒絕廣告的,這和他們所堅持的理論相悖,這就意味著《大明儒報》發行得越多,虧損得就會越大。
當然這一切都是後話。
陸軍學院和炮兵學院的學生在三月初已經結業,而且已經傳送到新軍的各個崗位。在這次培訓中,的確也湧現出了一批人,但將來具體表現會怎麼樣,還需要透過實踐,紙上談兵的人畢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