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本比起來緬甸就要調皮太多了,近十年以來,三次試圖進攻沙廉港,結果全都遭遇了失敗。
後來又試圖阻止北部的撣族人歸附大明,還是遭到了迎頭痛擊,不得不縮回伊洛瓦底江中游平原繼續積攢力量,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捲土重來。
海軍參謀部和總參謀部曾經做過完全佔據下緬甸,給東籲王國沉重打擊的計劃,但被洪濤否了,因為沒有任何意義。
從沙廉港渡河,越過後世仰光的位置,再向北就又進入山區了。到處都是熱帶雨林,雨季又成了遍地河流和沼澤,佔了有什麼用呢?現如今安南西部和呂宋北部很多地區還沒開發出來呢,貪多真的會嚼不爛。
緬甸對大明帝國唯一有用的就是沙廉港,連北部的吉大港都是雞肋。想要木料很好辦,讓孟族人去山裡砍就是了,花不了幾個錢。
現在大部分孟族人都放棄了勃固城,南下聚居到沙廉港附近需求庇護,數量在四十萬左右。這裡有大片沖積平原可以開墾,只要能利用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面積就可以再養活五十萬人。
想打擊東籲王國,其實用不著大明帝國動手。只需給東邊的大城王國提供一些盔甲武器外加糧食,他們就會像上了發條似的主動向西進攻。
在這個政策實施之後到如今已經四年了,東籲王國再也沒有南下攻打過沙廉。他們正與大城王國在群山之中互相拉鋸呢,誰也推不動誰,有點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的意思。
至於說大明朝廷每年對沙廉港投入的建設費用以及向大城王國提供盔甲武器的費用是否合算,洪濤在御前會議上給總參軍機們仔細算了一筆賬,然後就沒人再提了。
一年不到百萬兩的支出,換來一座海軍基地,還有堪比遼東半島面積的平原產糧區和四十萬免費開荒者,虧嗎?
不花這些錢,只要東籲王國向北犯邊成功一次,朝廷調派陸軍過去所耗費的錢糧物資,二百萬也打不住。
這可不叫花錢買平安,而是主動防禦。區別在於前者是被動的,不給不成。後者是主動的,想給就給,划算才給,反之就不給,說打就打,一點沒負擔。
陸地上基本平靜,大海上更沒什麼波瀾。自列印度洋艦隊成立,分駐在科倫坡和沙廉之後,南洋完全成了大明帝國的內海。
想在這片海域裡混,找荷蘭人沒用,找葡萄牙人也沒用,乖乖的去馬尼拉港辦理船隻登記手續,再每人買一塊金屬牌掛在脖子上。否則碰上大明海軍巡防都司的船隻分分鐘會被當做海盜處置,敢反抗直接擊沉。
印度洋艦隊駐防在科倫坡?難道說大明帝國與葡萄牙王國正式翻臉,把這座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的港口給打下來了?
沒有,大明海軍只是拿到了科倫坡港30年的使用權。還不是獨佔,要與葡萄牙殖民者共用。只是可以在現有的碼頭北側重新修建碼頭和基地,並享有自治權。
做為回報,不再禁止和限制葡萄牙商船在印度洋的正常貿易航行,到了馬六甲港以東,則按照大明海軍的規矩該登記登基,該買身份牌買身份牌,不具有任何特權。
為此大明海軍參謀部還與葡萄牙印度總督簽署了一份協議,把所有條件都以漢字和葡萄牙文註明,但是沒有經過雙方的皇帝和國王簽字用印。
這一點倒是比較好理解,葡萄牙國王就是西班牙國王,如果要公開簽署協議西班牙人肯定不答應。反正他們在印度的殖民地也被大明帝國奪走了,不存在任何利益,憑什麼要和敵人講和。
所以說這份協議是葡萄牙國內貴族和印度總督與大明帝國海軍達成的私下約定,這樣一來既解決了大明海軍所需的軍事基地,又讓葡萄牙商人不至於失去眾多補給點和殖民地,算是暫時的雙贏。
葡萄牙人為什麼要揹著國王與外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