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自己購買的一臺日本彩電剛
用了沒有多久就莫名其妙地無法顯像,至今投訴無門。《中華工商時報》在刊發這封讀者來
信的同時,善意地提醒讀者,一些進口貨未必像中國人想象得那麼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
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因此中國消費者不能盲目地認為購買外國產品是明智之舉。
如今,走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馬路上,總能看到花費鉅額外匯進口的日本汽車;走進
許多中國人的家庭,似乎總能發現一臺日本產的電視機或者其他家用電器產品。很多地方的
領導幹部,總是不能滿足於乘坐國產轎車,總是要想方設法換成一輛日本汽車。無怪乎有人
曾經憤怒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五十年前日本人在軍事上打敗了中國人,而五十年後又在經
濟上打敗了中國人。”
也許有人會說,貿易自由化現在已是全球的大勢所趨,買日本汽車也是考慮到質量比中
國車好,一切都無可非議。不久以前,一位中國記者訪問過韓國,這位中國記者非常吃驚地
發現,韓國首都漢城的大街上賓士著的,幾乎全是國產汽車,很少能夠看到進口汽車。在韓
國,每個人在購買轎車時選擇國產車並不是政府的強制性規定,而是出於每個公民的愛國
心。正因為如此,美國人雖然一心想開啟韓國汽車市場,但是直到現在每年在這個國家的銷
量也不過兩千多輛。許多韓國人即使移居到美國,也不買美國車,因為他們總是自豪他說韓
國車是世界上最好的。
再看看日本這個把自己生產的汽車推銷到世界各地的國家。美國人為了開啟日本的汽車
市場,和日本人展開的汽車貿易談判可謂曠日持久,美國人一度威脅要對日本實行貿易制
裁。現在,美日之間的汽車貿易談判基本達成了協議,日本或多或少地對美國人作出了讓
步,然而直到今天美國汽車公司在日本每年的銷量也始終未能超過一萬輛。
提倡購買國貨從來就不是狹隘意義上的民族主義,更何況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根本就不
是一個真正的大同世界。尤其是中國現在還處在艱難起步階段的轎車工業,更需要民族的每
一分子來加以維護。如果說我們中國的政府代表在日內瓦為了保護民族幼稚工業而費盡口
舌,而國內卻偏偏花費大量國民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換取的寶貴外匯去購買進口汽車和家
電產品,那麼即使中國海關征收到一些關稅,又能對民族工業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尼克松曾經在他的一本書中這樣形容日本商人:“他們也未必願意透過發展援助、投資
和技術轉讓,使其他國家發展到成為日本未來的競爭對手的地步。”在吃過多次虧以後,中
國企業的管理者們已經發現,同日本企業進行合作是非常難的事情,有時一套裝置買來後發
現,為了維持生產,就必須源源不斷地從日本人手裡購進原料。而這些原料都同樣要用有限
的外匯去購買。所謂的合作。也並不包括關鍵的技術轉讓。在這一點上,日本人從來都不是
那麼真心誠意的。戴高樂有一次曾經尖刻地形容過來訪的一位日本首相是“一位半導體推銷
員”,這句話很形象他說明了日本的本性。日本人向來關心的就是在中國銷售了多少輛轎車
和多少臺電視機,他們是絕不會把技術毫無保留地和別人分享的。在這一點上,他們表現得
極為明顯。
合作當然是兩廂情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