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待袁世凱滅清之後再看形勢,或虛言投誠,或觀風而定。
“按照我們統計的資料,北洋對袁世凱的忠誠其實並不像滿人說的那麼高。他們之所以這樣說,目的還是要把軍權從袁世凱手裡奪過來。”王季同第一句話就把報紙上那些所謂北洋是袁世凱的私軍駁了一下——他手上控制者情報一線,雖然現在這些東西慢慢的在移交楊銳,但之前的資訊還在他那邊,而北洋又是復興會關注的重點,所以裡面的情況還是瞭解的不少。
“北洋說到底還是一支拿餉當兵的隊伍,但是他的餉並不比原來的淮軍高,今年年初的時候,據說因為袁世凱拿不出四百萬兩白銀支付軍餉,部隊差點譁變,而泰晤士報上面說北洋‘軍營生活條件、飲食、衛生都極為惡劣’,御史李灼華還特意參奏過北洋軍中因為虐待兵士,造成大量兵士開小差的事情。由此可見士兵並不是袁世凱的死忠。至於軍官,待遇可能會比淮軍要一些,這六鎮的統制,第一鎮鳳山是旗人,第二鎮馬龍標是淮軍出身,第六鎮趙國賢也是淮軍出身,這三人不太可能會和他一起造反,只有第三、第四、第五三個鎮才是他的人,段祺瑞不算,吳鳳嶺和張懷芝都是他從小兵開始提拔的,特別是吳鳳嶺據說是他家下人的兒子,對他效忠的很。
不過這三鎮即使是要反,兵力也不夠,張懷芝的第五鎮雖然滿編但是在濟南,幫不上太多的忙;而段祺瑞的第三鎮,因為日俄戰事,有一個混成協已經調到了錦州,只留下的一個協在保定,但保定又有鳳山的第一鎮和馬龍標的第二鎮,兩個鎮對半個鎮,這可是毫無勝算;最後是吳鳳嶺的第四鎮,此鎮駐守在青縣馬廠,可即使開到了京城,那一萬多人也不是京城滿清不部隊的對手,第六鎮還有禁衛軍加起來就三萬多人。”
王季同只是按照統制官來分析,正在楊銳要問如果統制官被下面的協統幹掉的話,那會怎麼樣的時候,他又拿出了一張北洋六鎮協統、標統、營管帶的軍官名單,第二、第六鎮的軍官的出身立場都有分析,楊銳這才相信他說的“北洋被袁世凱的效忠並不如滿人說的那麼高”這句話。而士兵,沒有政委的部隊要想士兵完全效忠主帥除非是戰爭中打過出來的,或是像湘軍、淮軍那幫都是同鄉、同宗,不然可靠性要大打問號。
章太炎沒有說話,一直在聽王季同的分析,待王季同說完他才道:“中國打仗向來是裹挾為主,只要有了個名義,人心激揚之下,反就造起來了。光緒沒死袁世凱要造反,那最頭疼就是師出無名,加上光緒的名聲要比慈禧要好上不少,想舉兵入京還是很難的。倒是慈禧光緒一起死了,同時對誰繼承皇位沒有做什麼安排,京中紛亂的話,他可以以勤王為名,入京保新皇登基。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光緒未死,然後朝廷大臣保他出山,這樣的話滿清民心則可以漸收,對我們幹嘛大不利。光緒沒死,我們還是要想辦法逼反袁世凱的好。”
章太炎的想法和楊銳不同,他只是想著國內越亂越好,然後復興會趁亂舉事,滿清由此下臺,而楊銳想的則是在自己做好準備之前,滿清還是不要亂的好,這樣自己就不要軍閥混戰般的打完一個軍閥再打一個軍閥,打軍閥不是難事,但是軍閥後面往往會有洋人,和他們牽扯就很麻煩了。試想歷史上的辛亥,舉個革命旗子就可以收復一座縣城,可要是軍閥混戰,那就統一成本就高了。
“袁世凱還是不要逼反好。”帶著這樣的想法,楊銳說道:“在我們做好準備之前,滿清在龍椅上也沒有什麼不好的。一旦全國大亂,列強瓜分,我們收拾起來怕是很難了。”
“可這樣滿清可以早下臺。”蔡元培道,他文質彬彬,卻是個憤青,特別是鄒容之死讓他更恨清廷。
“早就早五年,有些事情我們急不得。”楊銳說道。下屬的思想工作好做,平級的同志思想工作難做,蔡元培最開始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