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我的計算是在臺灣本土拒止日本海軍需要四百架。滬上、天津、東北、朝鮮各一百架,剩餘兩百架作為機動兵力。”徐敬熙考慮這個計劃不是一天兩天了,一開口就是兵力分配方案。“我們現在已經招收一百多名飛行員在培養。那飛機再難開,一年的培訓時間也是足夠了;另外飛機發動機廠去年就已經開工,最遲今年年底就可以生產飛機。而千島湖那邊湖面寬廣,又是革命根據地,把飛機訓練場放在那裡,不但保密而且地方也夠大。”徐敬熙道。
“一年時間?飛行員怕是練不好的。”楊銳搖頭的,按照二戰的經驗。似乎一個飛行員的培養要兩年時間,不過那是二戰,他其實也不知道一戰的飛行員要練多久才能算是培養好。
“那我們現在就可以買進幾十個轉缸發動機。一邊招人的同時一邊開始基礎訓練。”徐敬熙道,“先生,按照各國的情況,一般的飛行學校兩到三個月就可以讓學員試飛了。法國的航空部隊訓練只有六個月。我之所以估計為一年。是因為飛行員要學會怎麼釋放魚雷,另外飛行的地點是在海上,飛行員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適宜海面飛行。再就是因為潛艇和飛機出動的晚,如果是在後年開戰,那麼他們應該是在14年的下半年或者15年年初才行動,訓練他們的時間是足夠的,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在海邊訓練的保密問題。
潛艇部隊、飛行部隊,還有就是臺灣的渡海作戰部隊。臺灣多有瘧疾,最好的辦法是派遣福建的部隊渡海作戰。同時為了保障作戰部隊的物資,廈門、福州等地,要有一個能滿足其作戰的兵工廠,這樣透過飛艇也好,透過潛艇也好,彈藥都可以順利的運送過去。”
徐敬熙的計劃極大,基本是海陸空三軍配合作戰了。楊銳只想著實現計劃的難度,覺得這雖然異想天開,但卻有可實現性。成本上考慮的話,飛機的成本則要比潛艇少得多,一架飛機也就是一萬多兩,並不值錢,而飛行員卻是更值錢的,加上登陸作戰的船隻,粗算增加五千兩就足夠了。
楊銳一開始是在想戊計劃的作戰成本是多少,空軍五千萬、海軍兩億,陸軍是多少?像日俄戰爭那樣日本舉國出動,中國因為是本土作戰,不要像日俄那樣長途奔襲,可五十萬人的戰鬥,光準備八百萬發炮彈,就需要一億兩,加上大炮、槍械、彈藥、各類作戰物資、軍餉、糧食、役夫,一年下來的軍費不會低於三億兩。這也就是說,整個戰爭的粗估需要五億五千萬兩軍費,加上一億兩的預備,總個戰爭花費在六億五千萬左右。
加上這幾年的四億實業投資,與之前的估計的四年八億七千萬總盈餘,加一億多兩的外債,共十億兩的總收入差別並不大,實在不行,開戰之後再賣戰爭債券,中國人買一部分,美國借一部分,軍費估計能達到八億兩的規模,有八億兩在手,即便戰爭打兩年,也是不怕了吧。若是像一戰那樣大家只是在塹壕裡乾耗著,那還可就要上拖拉機了。
潛艇、飛機、拖拉機,楊銳感覺對日一戰基本是二戰的雛形了。這邊14年開戰,如果一戰不變的話,那麼中國的戰爭將會影響著歐洲戰爭的程序,潛艇不說,飛機、或者魚雷機使用就會讓英德兩國仿效,現在的轉缸發動機只有六十多匹的馬力,而解決散熱問題的星形發動機,馬力已經達到兩百匹,這還是沒有增壓,要是增壓,那麼輸出功率增加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總功率很有可能達到三百馬力,有這樣的動力,日德蘭大海戰不會搞成航母會戰吧?
還有拖拉機,塹壕鐵絲網機器是一戰的標準配備,雖然出現了坦克,但那時候的坦克極不成熟,速度慢、噸位小、火力弱、鋼板薄、越野能力有限,有些甚至不能稱之為坦克,只能說是一種鋼鐵怪物。自己這邊設計的坦克,因為有成熟的柴油發動機,其單機功率已經可以達到六十馬力,增壓能達到了八十馬力,遠超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