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炮彈,拿什麼和滿蒙新軍拼命?能走到這一步,哎,不容易!”
“可既然能走到這裡,就會想著能不能走到更遠的地方去。”虞自勳接過蔡元培的話茬,“但再往前走,就會掉到懸崖下去,簽訂中日同盟條約便是掉下懸崖的開始。”
“這又怎麼說?”蔡元培對國內以往的事情清楚,對當下的局勢卻不那麼清楚了。
“美國人非常不滿意中日同盟。參議院對是否要批准華盛頓海軍條約起了非常大的爭執,最後是四十九票對四十六票,兩票之差使得條約透過。”虞自勳道,“之所以能透過,是因為竟成放棄了所有主力艦,也承諾不造戰列艦,只保留航空母艦。孑民,以你對他的瞭解,這是真的放棄海軍。還是假裝放棄海軍、而寄希望於新兵種,就像當初的裝甲師一樣?”
“放棄海軍當然是假的。”蔡元培笑。面對強敵,楊銳擅長的是側翼迂迴,這是他坐鎮杭州時總結出來的經驗。當時他掌握著起義軍的命運。不得不研究楊銳以期模仿。
“對,很多美國海軍將領、參議員也覺察到了這一點,這種讓步其實是放棄現在、豪賭以後。但哈定政府是美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屆政府。國務卿休斯又得過且過,所以事情才變成這樣。”虞自勳道:“其實這不是好事。如果美國一直施壓,竟成未必敢和日本簽訂同盟條約。而不和日本簽約,他就沒有力量做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孑民,你知道嗎?在遠東我們能顛覆之前的秩序,那是因為一個‘遠’字,如果是在近東,比如奧斯曼,要想做到這種地步,是絕對絕對不可能的。現在已是我中華最佳之時期了,若是想再進一步,聯合日本挑戰英美,其結果只能是死無葬身之地。
因為英美不僅僅是英美兩國,它是用數百年時間所營造的世界秩序。復興華夏之說,只是一個瀕死文明受西洋文化刺激的迴響,這是不可能會成功,我們最多保留自己的字、保留若干傳統,而後納入這個世界體系。竟成所做的一切,就是帶著這個國家,韜光養晦、左右逢源,目的是想另建一套秩序。可最終這隻能是徒勞,我們復興的太晚太晚了,若是提前兩百年,哪怕是提前一百年,也許還有機會,可如今一切都太晚了。”
蔡元培從來沒從這方面考慮問題,現在聽虞自勳說,不由問道:“自勳是說我們打不過英美?”
“這不是打不過打不過的問題,這是整個世界體系為英美所操縱的問題,他們信仰同一個上帝,不管是基督教還是天主教;又都是白人,一旦大戰,就很有可能發展成人種對決,中日兩國能對抗整個世界?中日之資源能與全世界資源競爭?中日之科技能與全世界科技相比較?中日之錢財能與全世界相抗衡?
事情逾來逾明顯,戰爭打的其實就是錢。我國去年gdp為兩百六十億華元' 注121,日本則只有一百三十三億日元' 注122,加起來總共為三百九十三億華元,也就是一百九十七億美元不到。不說這其中工業gdp佔多少,單比美國七百多億的gdp,就差了三分之二強,而英國gdp、法國gdp,歐洲gdp,這些通通沒算。中日合盟以挑戰歐美,他正帶著大家朝這條路上走,並美其名曰‘復興’,呵呵……”
軍國大事蔡元培是少有了解的,gdp更是一知半解,他想抓稻草一般的道:“可美國的報紙不是說英國代表團極力讚揚我國放棄主力艦、支援簽約嗎?英美之間也是有矛盾的。”
“英美是有矛盾的,英國希望在太平洋西岸給美國找一個對手,這個對手就是中日同盟。有人牽制中日,那麼她南洋的殖民地、印度殖民地、中東殖民地就安全了。”虞自勳道。“但這只是國與國的謀算,如果中日不是為了爭奪殖民地,而是挑戰整個世界秩序,那英美就會聯合起來,用較為通俗的說法就是:黃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