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生產飛機,這些都將用於戰爭。”
“徐將軍不會戰敗何解?中日海軍能佔領夏威夷還是西海岸?”陳伯廉追問。
“總參謀部沒有登陸美國的作戰計劃,也沒有佔領夏威夷的作戰計劃。綜中日朝所有軍力,也不可能做到此兩點,即便短期佔領,最後也只能撤退。”徐敬熙道。“所謂的不會戰敗,是指美國全國人口為一億三千萬,若徵兵十抽一,則有一千三百萬大軍;而以上次大戰的情況以及菲律賓至美國的距離判斷,其海陸空三軍大約有六百萬人在前線作戰。如果這五百萬人傷亡了兩百萬,戰爭只能結束。
若僅僅打一場空戰,一架敵機被擊落,僅數人陣亡,擊落一萬架敵機,傷亡亦不過十萬。而我們擊落能一萬架敵機,敵機總數肯定超過十萬,以十餘萬架轟炸機日夜不停轟炸,不需一年,全國將生產不出一架飛機、造不出一門火炮、一艘軍艦。但若能登陸菲律賓、與敵鏖戰,不但陸軍能給敵帶來致命傷亡,源源不斷的軍艦、潛艇、飛機也能痛擊敵軍、增加其損失,當傷亡多到美國無法承受時,戰爭自然就會結束。
這場戰爭對我們而言是一場反侵略、反轟炸戰爭,對美國則是一場關於西太平洋地區的海權爭奪戰,如果損失太大,對美國而言放棄菲律賓並不是難以接受的,換而言之。菲律賓不是美國要害利益,我們也無法佔領夏威夷或者西海岸。”
徐敬熙按照事先計劃對眾人描述這場太平洋戰爭,言語裡雖然不帶半滴血,可肅殺之氣還是讓人側目。陳伯廉在他答完好一會才道:“那我軍將傷亡多少?”
“暫時無法計算,但要達到停戰之目的,傷亡不會低於美軍。”徐敬熙道。
雙方各傷亡兩百餘萬。結果卻只能和談,陳伯廉即便下場也還在不斷搖頭。與他一樣,新上來質詢的浙江代表蔣百里也是搖頭。
“將軍認為失去日本便要和談,鄙人不敢苟同。此論調將使與會代表產生一個錯覺:日本是我最後之防線,放棄既是戰敗,堅持猶可平局,但鄙人卻認為,即便中華無海軍,戰爭最後之勝者仍屬我國!”蔣百里聲音高昂。而其軍事背景又讓代表信服。“美國確實是大國,但與我相隔兩洋,如前所說,其赴前線作戰之兵不過六百萬,而我國人口六萬萬之巨,兵力最低估計也有兩千萬之眾。若敵軍登陸,亦可給敵予殺傷,何須登陸菲律賓?我在此請問:總參謀部是否有抗敵登陸之計劃?”
蔣百里先前是陸軍大學的教員。蔡鍔叛亂後辭職赴歐追隨恩師梁啟超,這一屆稽疑院選舉。國家黨運作下又他被新選為稽疑院代表,這才有資格在此說話。
“若是其他國家,當有抗敵登陸之計劃,但對美國,反登陸計劃作了也是白作。”徐敬熙道。“為何如此?”蔣百里追問。
聽蔣百里追問,知道他要說什麼的徐敬熙一笑之後才道:“軍人自當禦敵於國門之外。若讓九成國人日夜受敵機轟炸,全國工業毀於一旦,國民億萬財富化為烏有,總參謀部全體軍官當盡數自裁。軍人就是軍人,不是業餘軍事愛好者。”
徐敬熙言語並不客氣。蔣百里卻不當回事,他再問:“放棄同盟,則戰事有很大可能避免,真發生戰事,我**民亦可擊退敵軍,獲得最終勝利。為何不如此選擇?”
“敢問代表大人家產幾何?家人幾何?”徐敬熙難得反問。
此生並未因自殺而娶日本護士生五個女兒的蔣百里一笑,他頗為清高的答道:“鄙人父母早逝,家中唯一妻兩女;家產除老宅祖地外,平日僅靠稿費薪資度日,並無餘財。”
“代表大人無產無業,僅靠薪資度日,開戰當然可退居後方,但試問有產有業者當如何?人可退家產亦可退?全家十餘口者也能說走就走?”徐敬熙道。“與其家破人亡、客死他鄉,還不如遣子從軍,拒敵於家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