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之中,曹廷瑞模稜兩可,喻邦泰則是堅決不同意,萬一事情鬧大了,靠自己這點背景,實在是罩不住二位。
孰輕孰重,很好判斷嘛。
見喻邦泰態度堅決,曹廷瑞隨之轉向,表示喻公子所說極為有理。
兩位燕朝友人都持反對意見,吳玉河多少有些喪氣,若是事事都能周全,那還做什麼生意?打什麼仗?大家一起比家世、比財富就完了唄。
對於二人建議,吳玉河總覺得味道不對,難道郭斌、劉方這些人,就不值得重視嗎?
關鍵是沒有曹、喻二人配合,眼前這事該咋幹?卻是一道難題。
聽著三人議論,徐靖一直沒有開口發言,心中左右盤算,總覺得有些不對勁,曹、喻二人惹不起李家,那是他們根據自身情況作出的判斷,華興這邊的志向顯然不同,今天選擇避開李家,明天遇到王家、趙家,又該怎麼辦?外出開拓,有了第一次迴避,就有了事業的上限。
徐靖和吳玉河的想法一致,相比三千餘歸義民俘虜,李家便是不得不得罪的人物,哪怕將來會有後患。
有今天,才有明天。
想明白其中利弊,徐靖的思路驟然開闊起來,既然勢在必行,那就盡力把事情辦成再說。
李家能把苗魁等人請出去,他們憑啥不能讓李家“滾蛋”。
想到這裡,徐靖開口說出自身想法。
招撫之事已定,華興當然不願得罪李家,反過來說,李家就願意得罪華興嗎?
大家都在廣海謀生,和則兩利,鬥則俱損,既然是選擇題,咱們何必庸人自擾,將這個難題交予李家,不是更好嘛。
四海堂乃是一眾海盜的唯一後路,華興代為出頭,於情於理都站在大義一方。
至於李家,他們是世家嘛,底蘊如此深厚,豈能和華興這樣的海外來客斤斤計較?
既然李家能當機立斷,將苗魁等人請出四海堂,華興人為何不能有樣學樣?行此正本清源之舉。
李家的對手是華興,拿“友軍”出氣,算怎麼回事。
至於後患,那就等到日後再說,當下的問題,必須當下解決。
曹廷瑞說“立威”,那就立吧,像李家這樣的勢力,倒是個不錯的選項。
對於華興來說,吳玉河算是路過,徐靖才是負責之人,他決定要幹,喻、曹二人還真不好反對。
建議歸建議,既然徐靖下定決心,曹廷瑞表示自己必須參與,像這種對付李家的活動,福瑞昌豈能錯過?
喻邦泰嘆了口氣,表示自己不宜出頭露面,但會將收尾的工作承擔下來,至少要把周茂才穩住,不讓事件輕易擴大。
關於具體計劃,徐靖認為越簡單越直接,效果才會越好。
明日一早,自己會帶領郭斌等一眾歸義民,徑直佔領四海堂,李家若是講道理,那就自行離開,若是耍無賴,那就只能用強了。
將李家人員、貨物扔到街上,計劃便算初步達成。
至於未來變數,還是留給李家決策吧。
徐靖的計劃簡明扼要,主打一個乾脆利索,絕不給李家籌謀、準備的時間。
吳玉河對徐靖的建議表示贊同,只是在具體操作上,認為徐靖親自出面有些不妥,倒是他這個過路人,更適合出頭露面。
喻邦泰、曹廷瑞對吳玉河的說法表示贊同,徐靖要在濠鏡長居,多少有些遮掩,才是妥當做法。
用喻邦泰的話來說,一旦將來出現麻煩,徐靖不算當事人,轉圜的餘地就能大一些,他這邊處理起來,也會容易的多。
三比一,吳玉河笑呵呵地返回準備,曹廷瑞緊跟而出,早把請客之事拋諸腦後。
喻邦泰去找周茂才勾兌,若是人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