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在工棚轉了一圈,也沒看到啥新鮮玩意,倒是各種破爛的蒸汽機部件,鼓風機部件看見不少,像廢鐵一般,堆在牆邊。
按照張錦堂的說法,他這邊負責提供鐵水,然後由孫師傅帶人灌入模具,品相好的送到工廠那邊組裝,品相差的,就堆到一邊,等待下一次冶煉。
要說這裡面的高技術成分,那就是他們這些人,以及腳下的鼓風機、鍋駝機、爐臺上的冶鐵坩堝等等,雖然這些東西比較粗笨,但卻是妥妥的現代產品。
孫永旺顯然對眼前景象十分滿意,給梁繼盛介紹的時候,更是充滿了自豪感。
待梁繼盛詢問有什麼困難時,孫永旺表示材料太少,現在弄弄實驗還行,一旦產品定型,展開大規模生產,就會面臨材料短缺的問題。
說到材料的問題,王海洋連忙走到前面,說是下一批物資已經在路上了,除了鐵版,其它物資很快便會運來。
聽到這句話,張錦堂連忙詢問物資中有沒有耐火粘土?
王海洋點點頭,表示大概弄了兩船,應該夠你們用上一陣子了吧。
張錦堂笑著表示還行,至少夠建幾個小型窯爐了,在廣東生鐵供應不上的情況下,還得靠咱們自己。
最近一段時間,張錦堂基本上是礦區、廠區兩頭跑,一邊張羅著鐵礦石的冶煉工作,一邊參與這邊的裝置實驗,都快忙成陀螺了。
林志剛則讓他儘快把廠區這邊的事情交接出去,全力投入到礦區那邊的鍊鐵工作,以便能早點煉出咱們自己的生鐵。
廣東夏天不能鍊鐵的現狀,實在是讓工業部眾人難以忍受,但也多有慶幸,至少在成本上,華興這邊鍊鐵爐一旦開起來,肯定能吊打廣東那幫土著。
隨著敘談深入,孟慶祥忍不住詢問,你們為啥不多搞幾處廠房?現在這場面,實在是太寒酸啦。
聽到這個問題,林志剛直接現出苦色,倒是孫永旺,笑呵呵地告訴老孟,現在可是古代,沒電、沒電燈、沒玻璃窗戶,弄個黑乎乎的工廠,根本就沒法幹活嘛。
等一會你們到廠房那邊看看,就知道怎麼回事啦。
話一出口,眾人瞬間明白過來,和相對封閉的廠房比起來,還是眼前的木棚更為實用。
古代就是古代,華興人再怎麼折騰,也不能突破這個大背景。
至於從現代社會帶來的少量燈泡、玻璃,應急用用還行,對當下工業部來說,和沒有並無區別。
來到廠房那邊,大家才看出不同來,居前的一座廠房高大威猛,確實像個現代化建築,而稍後兩側則是數排磚石房屋,倒是比普通民宅高上不少。
趙東喜滋滋地迎上來,給大家仔細介紹起這裡的情況。
最初的時候,大家信心百倍地要建幾座大型廠房,及到第一座廠房將要封頂的時候,才發現味道不對,怕是走錯路了。
照明無法解決,這座廠房就是擺設。
作為妥協方案,只能從兩處著手,一是頂上開天窗,至少保證白天光線充足,二是側面搞些大窗戶,用的時候開啟,不用的時候再關上。
方案看起來可行,但在施工過程中,卻被基建部吐槽了許久,差點搞成四不像工程。
首先是天窗的問題,開的小了不管用,開的大了,則很難避免漏雨問題,最後的折中結果,僅是在房頂關鍵處開幾個小窗,多少能保證有些光線進來即可。
其次是側面的窗戶問題,基建部堅決反對弄那些大型窗戶,理由也很直白,那就是影響牆體結構,好在廠房足夠高大,側面從上到下,弄出兩到三個窗戶,還是沒問題的,至於開閉的煩惱,那就是工業部的事情了。
等廠房建好之後,工業部眾人只能無奈苦笑。
高大寬廣的廠房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