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似於這樣的字還不少,關鍵它講的還不是什麼愛情故事,人家只是誇讚漢武帝上林苑中的水勢、水產、草木、走獸、臺觀、樹木、猿類之勝,然後寫天子獵餘慶功,最後寫天子悔過反思。
九年前,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司馬相如大概知道自己離死期已經不遠,時日無多,他振邦濟國的心卻沒死,或者說那顆不甘凡俗的心還在跳動,所以全力以赴地完成自己的一樁宿願,寫一了篇《封禪文》。
也正因為司馬相如臨終的這篇《封禪文》,讓劉徹有了封禪的念頭。其實司馬相如本意是“勸百諷一”,但其文中大篇幅記敘了劉徹在位期間的祥瑞之事和政治功績。
劉徹看過之後,很高興,也些心痛,司馬相如要死了,“朕懂了,不會辜負愛卿的”,便計劃這封禪了。
這個司馬相如,劉瀚十年前見過的,不過那時候他白髮蒼蒼,老頭一個,也就看看了,連卓文君他也看過,或許是老了,早已經是老太婆了,看著一點都不漂亮了,但很優雅,身上也特別的氣質。
卓文君死得更早一些,那時候劉瀚忙著和霍去病準備漠北之戰,就匆匆拜訪了一下,等打完仗劉瀚還想去拜訪,得知人已經死了,遺憾是有的,可歷史充滿了遺憾。
公元前116年,民間有人偶然挖出一隻巨鼎並獻給劉徹,劉徹用這個巨鼎祭祀時,竟看到鼎中升起一片黃雲,而後還憑空出現一隻狍子從旁經過,大臣們紛紛附議此乃詳兆,方士公孫卿此後便進言:“寶鼎出世即可通神,應當舉行封禪大典。”
對於這個祥瑞,劉瀚可以明確說是假的,鼎是有的,是不是偶然發現的他不知道,但很懷疑是早有預謀的,至於祭祀的時候,鼎中有一片黃雲,那純屬瞎扯。
漢武帝祭祀的時候,他就在旁邊,他是啥也沒有看到,他眼神可好得很,百米外都能射中馬。
但漢武帝說看到了,就只能看到了,還有那狍子,後面他打聽過了,羽林軍從上林苑中抓的,還是他曾經帶過的部將親自去抓的,然後在祭祀的時候偷偷放出來。
類似於這樣的祥瑞,這幾年不少,劉瀚想笑,但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後來,劉徹命儒生們在古籍中確定封禪流程和禮儀,聽聞古代帝王在封禪前都會收兵止武,所以等南方微微平定後,他就御駕親征,專門率領十八萬士兵巡至朔方舉行了閱兵,閱兵之後便在須如遣散了軍隊。
等這些都準備完畢之後,封禪之事,便正式提上了日程。
這年十月廿九,劉徹的封禪大典,正式開始。漢武帝帶領百官,劉瀚卻沒有到,他還在閩越,正在往回趕,漢武帝也不能為了他拖延這準備了多久的封禪,如果是霍去病,也許有可能。
一萬多羽林軍,還有文武百官,先抵達泰山下的一座小山樑父山,劉徹在那裡祭祀地神,即為“禪”禮。、
在場的儒生頭戴白鹿皮帽,腰間用絲帶繫了笏板,先舉辦了射牛典禮,而後在泰山下的東方設壇,白鹿、豬、羊和犛牛等作祭品,用江淮一帶所產的三脊茅草編織成草蓆,用五色土作封土,在壇下埋玉牒書以向天神傳達心意。
等“禪”禮完畢後,劉徹看著百官,“這封天,你們就不要去了,朕帶著朕的奉車子侯去就可以了。”
“走,跟朕走。”漢武帝笑著,拉著霍嬗的小手,此時的霍嬗一臉茫然,他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漢武帝要給上天,給先輩,給聖賢訴說他大漢的威武和功績,這是多麼榮耀的事情,百官誰不想要?
父司馬談因病未能隨漢武帝行封禪,作為太史官的終生遺憾,臨終前“執遷手泣”,悲嘆,“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餘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邊夫!”
百官雖然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