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醫生在哪裡?”
護士一看心裡咯噔一下,患者是個小孩,不知道顧醫生能不能處理,身體卻沒有停,衝著醫生值班室喊:
“顧醫生,來病人了……。”也不等醫生回話,就引導大人把小孩帶到急診處置室。
“嘟嘟嘟……。”顧醫生踩著高跟鞋急忙走進處置室,白大褂,脖子掛著聽診器,表情冷峻,然後開始問診。
患兒一歲不到,今天晚飯,由於是奶奶喂得,吃得特別好吃特別飽,吃完後又跟小朋友打鬧戲耍到九點多鐘,才睡覺,此時一切正常。到了晚上十一點,突然嘔吐,陣發性的肚子痛,哭鬧,怎麼哄也不行,過一會兒又好了,然後一段時間後又反覆……。
嘔吐物為當晚食物、水,吐到最後就是膽汁了。
觸診:下腹部盲腸位置有包塊。
顧醫生帶上手套,要小朋友脫掉褲子,準備肛門手指探查,無奈小孩子太過活潑,一直哭喊著,吵鬧著。身體扭來扭去,極度不配合。
好不容易,按定住小孩,顧醫生髮現肛門處隱隱有血絲,插入檢查,果然有血漬……。
顧醫生經過一番檢查,心中有了判斷,還要經過輔助檢查一番。x光片檢查不太明顯,開了一個b超檢查單。
“疑似小兒腸套疊待查。”
四個大人,抱著小孩,一起去b超室去做檢查,結果很快出來了,跟顧醫生判斷的差不多,疑似小兒腸套疊。
所謂的腸套疊,是指兩段腸管相互套連的一種異常現象,由於它會導致腸內容物透過障礙,因此患了腸套疊的患者會有劇烈的腹痛、嘔吐和便秘等症狀。臨床上,腸套疊多見於小兒,如果小兒在夜間出現哭鬧,腹痛等症狀,就要注意是否是腸套疊了。那麼,小兒腸套疊是怎麼引起的?
腸套疊大多發生於嬰兒出生後的4個月至10個月。有食物改變說、寶寶自身生理特點導致說,還有其他原因,比如腸道的病毒感染、腸痙攣、植物神經紊亂、先天性的腸畸形、遺傳因素以及其他器質性疾病,都可能導致腸套疊的出現。
顧醫生對理論這一塊記憶的特別清楚,這個判斷應該是八九不離十。
然後將這些依據都一一告訴患兒家屬,家屬們聽了似懂非懂,但是也信服了顧醫生的判斷。
“怎麼辦?”患兒家屬心中稍稍安定,知道什麼病,那就好辦了。
“可能要手術進行治療,要不你們去縣醫院吧,那裡條件好點……。”
顧醫生這番話把四個大人講得愣住了,
“什麼?要手術?”
“開點藥吃吃不行嗎?”
“這麼小的寶寶怎麼開刀?”
“寶寶唉,心唉……。”奶奶在一旁哭起來了。
:()良醫蕭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