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自然是站在程遠道一邊,畢竟德慶皇帝一旦是接受了“昆都倫英明汗”的稱號,戶部今後一段時間就會成為各大衙門的主角,一系列活動也大有油水可撈,也就跟著出列表態道:“陛下,臣也認為,為了百年之計,這般時候應該欣然接受後金、朝鮮、漠南蒙古等部的推舉,不可讓他們寒心,而且這也是向天下世人宣揚我大明強盛、陛下英明的大好機會。”
接著,那錢通也再次表態,道:“陛下,臣這些年來一直都留在後金,對於周邊各部的想法也有些瞭解,就像是各位大臣所言一般,後金、朝鮮、漠南蒙古各部推舉您為昆都倫英明汗全是出於一片忠孝之心,可汗的稱號在草原上也是至尊無上,絕不會有任何降尊之意!歷史上像是唐太宗、隋文帝等人,也都是欣然接受了可汗的稱號,所以這件事情也絕不是站不住腳的孤例。”
程遠道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林維則是從一開始就坐歪了屁股,趙俊臣也懶得與他們爭辯,只是冷笑看著錢通,道:“這位來自後金的錢使節……你既然是拿唐太宗與隋文帝來舉例,那就應該明白,唐太宗的稱號乃是‘天可汗’,隋文帝的稱號則是‘聖人可汗’,這兩個稱號的尊貴意義要遠大於尋常的可汗稱號,又豈是這個‘昆都倫英明汗’可比?若是陛下他接受了這個稱號,豈不是表示我大明皇帝要弱於隋唐皇帝一頭?
更何況,我若是沒記錯的話,後金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就曾經有過‘昆都倫汗’的稱號,與你們推舉陛下的‘昆都倫英明汗’僅有兩字之差!而努爾哈赤當年曾是數次降於大明,陛下又豈能與他並肩?”
說話之際,趙俊臣的心情竟然有些暗爽。
這些年來,趙俊臣一直都被人用“大義”、“規矩”、“祖法”之類的理由針對,如今趙俊臣也算是學習借用了,發現這種懟人的手段簡直不要太好用,任何事情只需要高喊幾句冠冕堂皇的口號就站於不敗之地了。
動嘴皮子挑毛病果然是天下間最容易的事情。
另一邊,聽到趙俊臣的這般說法,程遠道、林維、錢通等人果然是一時語塞、無法反駁。
與此同時,德慶皇帝也終於下定了決心。
讓德慶皇帝下定決心的原因,並不只是趙俊臣的說法有道理——當然德慶皇帝本人也確實是因為趙俊臣的說法覺得自己的可汗尊號有些低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絕大多數官員們的沉默不語。
百官們皆是明白朝廷目前的錢糧窘態,讓他們平日裡的油水都少了許多,這般情況下若是再拿出一部分實惠用以嘉獎建州女真等部,百官們的“日常福利”只怕還要一降再降,說不定還要再發生幾次“以俸銀換俸米”的事情,百官們平日裡喊口號表忠心之際自然是無比積極,但若是隻為了德慶皇帝的虛名就犧牲自己的實際利益,那就要敬謝不敏了。
所以,除了趙俊臣、程遠道、林維等寥寥幾人之外,絕大多數官員這個時候皆是沒有表態。
而沉默不語,有時候就是一種表態。
見到百官們的這般態度,德慶皇帝心中有些不喜,但也終於是有了決定,緩緩道:“趙愛卿、程愛卿、林愛卿、還有錢使節的說法各有道理,既然如此的話,這件事情就再議吧。”
所謂“再議”,一方面是朝廷內部再次討論究竟要不要接受建州女真各部所推舉的尊號,另一方面卻也是讓建州女真與漠南蒙古、朝鮮等部再次進行討論,要不要給德慶皇帝推舉一個更加響亮一些的尊號。
這樣一來,這件事情其實還留著一個尾巴,顯然是德慶皇帝依然沒有死心,若是建州女真等部今後真的拿出了“天可汗”、“聖人可汗”之類的響亮尊號,德慶皇帝只怕是就要從了。
但無論如何,趙俊臣的目標也同樣達到了,至少是暫時拖住了德慶皇帝的決定,事情還有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