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比這邊,打心底裡開始支援起了他。
接下來就是巴特比為了建立一所真正的大學所付出的各種努力,偏偏其中還穿插著哈蒙大學步步靠近的擴建工程。
這讓絕大多數觀眾心都跟著揪了起來。
終於,當巴特比把整個大學梳理規劃完畢的時候,哈蒙大學的擴建計劃也已經來到了他們的眼前。
這裡原本是所廢棄精神病院,再加上巴特比盜用的還是他們哈蒙大學附屬學院的名頭,這根本騙不過哈蒙大學。
不過幾百個‘學生’處理起來,也是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所以哈蒙大學以放棄告發並追訴巴特比詐騙為條件,企圖讓巴特比幫忙把這些學生趕走。
這一刻,眾人揪著的心,再一次來到了一個頂點。
哪怕明知道巴特比身為主角,肯定是不會答應的,可萬一呢?
最終巴特比在經過一番艱難的內心掙扎後,還是打敗了對於坐牢的恐懼,決定放手一搏。
隨後,他和死黨們一邊準備應對哈蒙大學的訴訟,一邊嘗試尋求zf和其他社會力量的幫助。
雙方在法庭上的一番唇槍舌戰更是如同刺激的槍戰大片一般,讓許多觀眾緊張到不自覺的抓緊了座椅扶手,身體前傾,一時間都忘記了呼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最終巴特比還是敗訴了,這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是在巴特比那最後的一番感人肺腑的演講吓,學校終於被保留了下來。
他成功了!
這一刻,視角拉遠,站在法庭中央的巴特比就好像是,為了將火種帶給人類,寧願揹負一切的普羅米修斯。
學校就是希望的火種,兩者之間何其相像。
這一刻,巴特比的身影彷彿都變的高大起來,並深深的印在了這些觀眾的記憶裡。
影片的最後,當巴特比出獄,重新回到學校,被那些迎接他的學什麼高高的拋起的時候,有些觀眾甚至都看的熱淚盈眶了。
於是當影片結束,現場的燈光重新亮起的時候,根本都不需要主持人鼓動,那些觀眾就已經為巴特比,為這部影片送上了他們真摯的掌聲。
明明只有七八十個人在鼓掌,可是卻硬生生的鼓出了三四百人的氣勢和聲浪。
這讓好些比較冷靜的影評人面露驚愕,差點都要以為這些都是華納找來的託了。
不過仔細看去就能看出,這些應該真的都只是普通觀眾,而且那些鼓掌最激動的,都是那些年紀不大,看上去應該是學生的觀眾。
想想剛剛巴特比在影片中的表現,還有這部影片本身所講的故事,他們要是不激動、不喜歡那才奇怪呢。
“天啊!韋恩·安德森先生,沒想到你真人居然這麼帥!可是在你影片裡飾演巴特比這樣的學渣屌絲卻沒有絲毫的違和感,請問您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謝謝你的稱讚,實際上我”
接下來的記者採訪和提問環節基本上就是花式吹捧,畢竟這些媒體記者和影評人可是都收了華納的車馬費呢。
就算有一些小問題,也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不然一面倒的好評反而容易引起反效果,這些都是好萊塢巨頭們透過過往的切身教訓所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隨後的派對上,身兼製片、編劇、男主角,同時還是這部影片實際投資人的韋恩毫無意外的再次成為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這讓不遠處原本還打算不再和韋恩有所往來的娜塔莉·波特曼又是忍不住心動了。
畢竟觀眾的反應是最真實的。
她很小就因為出演了《這個殺手不太冷》而走紅,所以根本不瞭解那些普通觀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