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之路”、“珠寶之路”、“香料之路”、“寶石之路”等稱呼,是古漢人對通往西域絲綢之路的不同稱謂。
南詔王皮邏閣棺槨中,原本有一張和岡本001差不多厚度的金箔紙,上面多次出現與絲綢之路有關的文字。
工人們拿取棺槨內部陪葬品時,將棺槨拆得四分五裂,沒人注意這些不起眼的“碎金屑”。
幸好,曹嘉寧眼力高明,又擁有修復能力。
他小心翼翼的將地上所有碎金屑收集到一起,利用翡翠能量進行修復。
當金箔紙被複原的那一刻,曹嘉寧如遭雷擊,目瞪口呆的愣在原地。
上面記錄的內容,與曹嘉寧之前得到的收穫,幾乎是背道而馳。
皮邏閣是第四代南詔王,唐玄宗御賜皮邏閣南詔王金印,認可他番邦王地位,賜名蒙歸義,並賞賜各種珍貴寶物。
表面看起來,應該是皮邏閣和唐玄宗互相認可,願意成為大唐附屬番邦,2國其樂融融,闔家團圓。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南詔國地理位置特殊,剛好處於大唐和吐蕃兩大強國之間,屬於夾縫中求生存。
歷代南詔王,一直屬於牆頭草,大唐和吐蕃哪邊更強一些,南詔就傾斜向哪一方。
皮邏閣是第四代南詔王,當時正值唐玄宗執政,大唐盛名遠播。
唐玄宗看重南詔國這片軍事緩衝地帶,派遣將領輔助皮邏閣,吞併:蒙嵩詔、越析詔、浪穹詔、澄賧詔、施浪詔。
再加上皮邏閣治理的蒙舍詔,合六為一,統一歸南詔國管理。
(詔:南詔語中,“詔”代表“國王”、“王子”、“候國”等含義)洱海六詔 南詔雖然依靠大唐統一六詔,但很快出現間隙。
公元745年,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派遣使者到滇省。
這位使者自認大唐天朝上國,出使番邦蠻夷,態度十分傲慢,惹得皮邏閣不滿。
當時,皮邏閣已到晚年,身體每況日下,擔心與大唐決裂,兒子閣邏鳳無法治理其餘五詔,並未因為這件事與大唐決裂。
皮邏閣能忍,不代表他的兒子閣邏鳳也能忍。
閣邏鳳年紀輕輕,就展現出過人的商業、政治天賦。
他透過唐玄宗賞賜,意識到龜茲國是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好地方。
他一邊將南詔國出產的糧食、香料、玉石、絲綢,透過吐蕃賣到龜茲國。
與周邊各國進行經濟貿易的同時,暗中進行政治往來,暗戳戳的交好大唐以外的其他強國。
748年,皮邏閣命不久矣,臨走之前,反覆叮囑閣邏鳳繼續與大唐保持良好關係。
並囑咐閣邏鳳,他死後與唐玄宗御賜之物,一同陪葬。
並記錄下他在大唐幫助下,統一其他五詔的偉大功績。
故事到這裡,本該結束。
750年,剛上位1年多的閣邏鳳途經姚州,妻女遭到滇省太守張虔陀侮辱,並向閣邏鳳索要賄賂。
身為南詔王,妻女被人羞辱,還要上交保護費,閣邏鳳如何能忍。
雙方在此地,發生激烈罵戰,互相問候對方十八代女性親屬,差點打起來。
事後,滇省太守張虔陀惡人先告狀,向朝廷告發閣邏鳳,聲稱閣邏鳳在滇省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閣邏鳳知道此事後,瞬間暴怒,起兵攻破滇省,怒斬張虔陀,控制三十二羈縻(i)州。
至此,大唐與南詔國關係再次破裂,雙方正式開戰。
公元751年,大唐派遣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領兵八萬大軍,攻打南詔國,史稱天寶之戰。
鮮于仲通一路橫推,很快攻打到曲靖城下。
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