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有城高牆厚裡的雄偉,偏安一隅的小城鎮,有小鎮的熱鬧。
在大乾地圖上,都只能看到一個小點的地方。而這個小點已經在上月,正式命名為錦城,寓意:繁花似錦。
今天是這個小鎮每月一次的大集,人聲鼎沸,格外熱鬧。
特別是以主路為中心向四周規劃重修的幾條十字大街,寬敞的主道路兩邊很多小商販在兜售自家的物品,有新鮮的菜蔬,也有一看就很好吃的果子。更有小河溝裡摸到的小魚蝦,或者新抓的野雞和野兔,自家雞鴨生的蛋,捨不得吃拿出來賣些銅板,也有許多人在閒暇時光搗鼓出來的手工藝品,賣了補貼家用。可真是琳琅滿目,湊熱鬧的人群川流不息。
當然最熱鬧的就是沿街開設的四家鋪子,東南西北各開一家,最東邊的是青龍街裡面有一家糧油店,門前排隊的人雖不多,可絕大多數人手持著一種巴掌大的紙票,細看內容也簡單,大概就是持此票在某年,某月,某日前可在錦城四家店鋪可兌換到指定物品。為期兩月,過期作廢。
這紙票在糧油鋪能兌換到的物品大概就是:五斤糙米、一斤醃肉,當然也有一包半斤這樣的粗鹽任選其一。
這不最前面的那位大嬸拿出兩張票,跟店夥計說自己想兌換五斤糙米和一斤醃肉。
機靈的店夥計連忙從旁邊的米袋裡舀米,稱好了,還拎著稱給嬸子確認一下,割醃肉那也簡單,直接詢問要那塊,這些肉的來歷也簡單,都是那些青年軍以實戰操練的名頭進山抓捕的,殺了油脂拿去製造肥皂了,吃不完的瘦肉,用鹽給醃透了拿到這裡來售賣然後換取其他物資。
收購鎮子老百姓採摘的鮮花,根據鮮花種類的不同,百姓可以選擇銅板,也可以用那種紙票結賬,一張紙票可兌換的物品價值大概在十個銅板。當然如何獲得紙票肯定不僅僅是賣花朵,還有縣衙公職人員的月俸,找縣裡那些人去修橋、鋪路、開荒、造屋等等都能獲得。
很簡單的以錦城巡街小吏為例,如果每個月薪俸八百蚊一月,領銅板只能八百枚,而紙票就是百張而已,可紙票在錦城的購買力,在規則上無形之中的價值最高多了兩成,慢慢的這些人都習慣月俸都用紙票結算。
無形中解決缺乏銅幣在花城流通性的問題,銅板稍微貶值一成或者兩成這樣,使得紙票值錢些,但是它又有兩月就得用掉的時效性作為限制。這個就是有點像是印錢,發行數量上肯定是有限的,又有些計劃經濟的縮影。當然這個紙票刊印工作肯定是由以理服人書社承包了,然後這邊自己蓋上日期和錦城大印即可。
南邊就是朱雀街也是商貿大街,最裡面的店外圍著的人也是最多的,外面排起了長隊,這些人手裡拎著布袋子,大袋子裡又有小布袋子,都是各種帶有香味的花朵,賣完花的可能會在旁邊的小店裡買上些針頭線腦,鍋碗瓢盆等小物件心滿意足的離開。
西邊就是白虎街也是最最熱鬧的,那兒有家布匹店,正所謂人滿為患來形容也不為過,賣花的紙票在這裡一樣是可以用的,一匹粗布的價格就是十張紙票即可兌換,老百姓過日子肯定要精打細算,這不就有幾人相互拼湊十張來兌換一匹布。
課代表說:
1匹=10丈=100尺=33.米。至於寬度可就不一定了,在手工紡織時期,兩尺大概0.6米左右,後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發展,1.4~1.5米的居多,也有兩米的。隨著工業發展,現代的紡織品,就是通常所說的布料,匹這個詞是指一段布料,一般規格為30米,在生產過程中,因布料不同或生產上的其它原因,一匹布就不一定就是30米,有25米、45米等等。
當然它的斜對面也是錦城縣衙所在位置,縣衙門口的空地廣場上搭起一個臺子,上面正有戲班子在賣力表演,看情形應該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