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軍將領得令之後,紛紛回到自己營帳,開始緊鑼密鼓地部署起來,朱高煦親自挑選出了數支最為精銳的隊伍,這些將士皆是跟隨他久經沙場、作戰經驗極為豐富且紀律嚴明之人,他將這些隊伍的將領一一招來,壓低聲音,神情嚴肅地叮囑著每一個細節,務必讓他們知曉此次佯裝退兵以及迂迴包抄行動的關鍵所在,不容有絲毫差池。
丘福則負責統籌協調各路人馬的行進路線與隱蔽事宜,他拿著地圖,在營帳內與幾位擅長勘察地形的謀士仔細研究著 “長生天” 周邊的山川河流、叢林溝壑,標記出哪些地方最適合隱藏大軍的蹤跡,哪些路徑能夠最快繞到阿魯臺防守的薄弱之處,同時又安排專人去密切關注阿魯臺一方巡邏隊的活動規律,以便更好地避開他們,確保行動的隱秘性。
而朱棣也沒閒著,他帶著朱權親自巡視各營,看著士兵們有條不紊地做著準備,眼中滿是欣慰與決然。他深知此次戰役的重要性,不僅關乎著能否給阿魯臺一個沉重打擊,更是關乎大明軍隊計程車氣與威望。每到一處,他都會停下腳步,與普通士兵交談幾句,或拍拍他們的肩膀,用這種方式給士兵們傳遞著必勝的信念,讓大家都能感受到君主與他們同在,同仇敵愾之心在明軍的營地中愈發濃烈。
“四哥,這一戰現在完全可以不打了,再打下去勝負未定。”朱權則是勸道,畢竟出兵的時期就有點不對,馬上就要入冬了,草原上的冬天寒冷異常。
“老十七啊,你覺得準備一次大軍出征需要多長的時間,你四哥我沒那麼多的時間,我老了,跟你們不一樣,我還想要畢其功於一役,打出一段時間的太平,我上位以後,下西洋,修永樂大典,遷都,一條條,一件件是勞民傷財,文官們都在說,我豈能不知道。”朱棣細說著。
朱權聽著朱棣這一番肺腑之言,心中五味雜陳,“四哥,沒必要因為咱們當初那點事就耿耿餘淮,哪怕你做的再好,文官也不會放過你的,史筆如鐵,他不會寫你是順位繼承,也不會寫寧王就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藩王,他也只會寫寧王是推動燕王的幕後推手。”
朱棣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隨即苦笑著搖了搖頭,“老十七啊,那些過往又怎是輕易能拋卻的,我若不做出些功績來,後世之人又該如何評說我這皇位來得是否正當?我怎麼證明就比建文強了,你也是,咱們是揹著一個罵名,你就能少捱罵?這一戰,我必須要打,而且要打得漂亮,讓阿魯臺之流不敢再犯我大明邊境,也讓那些朝堂上的文官們看看,我朱棣守得住這江山,擔得起這天下之主的位子。”或許是朱權和朱棣倆人有共同的感慨,朱棣說了很多。
朱權嘆了口氣,他明白朱棣心中的執念已深,此時再勸也是徒勞,便也不再多說什麼,只是默默陪著朱棣繼續巡視各營,此時的營地中,士兵們都在緊張而有序地做著戰前準備,擦拭著兵器,檢查著盔甲,還有的在整理著乾糧和箭矢,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嚴肅而堅毅的神情,那是對即將到來的戰鬥的鄭重以待,也是對君主信任的回應。
朱高煦那邊,將各精銳隊伍的將領都叮囑完畢後,又親自去檢視了一番將士們的裝備情況,他看著那些跟隨自己多年計程車兵,心中滿是感慨,大聲說道:“兄弟們,此次作戰不同尋常,咱們肩負著為死去弟兄們報仇雪恨,為大明揚威的重任。雖說那阿魯臺狡詐,防禦也森嚴,但咱們有陛下英明指揮,有精心謀劃的妙計,定能打他個落花流水。待到得勝歸來,咱們一同回京城,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讓百姓們都看看咱們的威風!” 將士們聽了,齊聲高呼,士氣越發高漲,那豪邁的聲音在營地中迴盪,彷彿驅散了些許冬日將至的寒意。
丘福這邊經過細緻研究,終於確定好了各路人馬最為妥當的行進路線和隱蔽方案,他將各隊將領再次召集起來,拿著標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