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今後,我們將為此付出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的生命損失。為了挽救幾萬人而損失幾十萬人,或者是為了十幾萬人而損失數百萬人,我不認為這就是所謂人道的表現……”
“軍民,軍民,所謂的軍民,就是軍連著民,民連著軍。在和平地時候,我們這些軍人可以為了挽救一名普通市民而付出幾條甚至是十幾條生命的代價。在和平時期,普通的民眾才是國家地主導,軍人必須為了他們的利益而付出犧牲。但是一旦戰爭到來,在面對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生存與未來遭受嚴重威脅的時候,我們軍人才是整個國家的主導,才是可以解民族之倒懸的脊樑。面對著荷槍實彈的入侵者,十個手無寸鐵的普通人,也絕對抵不上一名受過正規訓練計程車兵,士兵和普通民眾,兩者在戰爭面前如果進行對比的話,那絕不能以簡單的數字多少來衡量其實力和作用……”
對於楚思南所給出的這番回答,以及他對“人道”、“軍民”的看法,比婭特麗莎在日記中給出了一個評價,那就是“在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困難階段,我在‘紅色戰神,的身上,無時無刻不能感受到一種壓力,那是能夠令人感到不寒而慄的壓力,誰都能夠看得出來,這位傳說不敗的將軍對勝利的極度渴求。我甚至相信,如果親手屠殺斯大林格勒的市民能夠為這位將軍帶來勝利的話,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去動手。從某種程度上說,我是在分辨不出他和那些德國納粹有什麼區別 ̄ ̄除了國家立場之外,他或許在對待戰爭方面,同那些人更為接近。”
比婭特麗莎的這些日記以及一系列戰爭照片,在戰爭結束之後整理成名為《我眼中的職業軍人》的一本書,該書在美國一經問世,便引起了軒然大波。憑藉這本類似於新聞報道的回憶錄,比婭特麗莎榮獲了一九四五年普利策文學、新聞攝影兩項大獎。
該部書在西方國家中異常暢銷,但是卻被當時的華約組織成員國列為禁shu,從而排斥在國境之外,其理由是,這本書中包含有大量對蘇維埃反法西斯英雄的詆譭與誣陷,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邪惡用心的最堅實體現等等。據說,當時的楚思南曾經親自翻閱過這本書,他本人倒是對這本書讚不絕口,正如他在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所說的那樣,這本書沒有必要禁,作者的記述很真實,很客觀,當讀到它的時候,就彷彿是自己又重新回到了戰爭的艱苦時期。
戰爭是艱苦的,而處在敵人包圍圈中,整天在抵禦敵人的地面進攻的時候,還要面對頻繁的空中轟炸,這樣的戰爭,無疑是最艱苦地。
也許對於楚思南來說。敵人在地面的進攻並不可怕,而真正有威脅的,足以令人為之膽寒的,是那接連不斷的空襲 ̄ ̄最多的時候,德國人可以在一天之內,對斯大林格勒市區進行十二次大規模的轟炸。而對於斯大林格勒的市民來說,他們中所聽到的空襲警報似乎就從來沒有停歇過。
“我們的飛機在哪裡?”
也許這就是駐守斯大林格勒地蘇軍士兵,以及滯留於此的普通市民最想知道地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楚思南能夠給出答案。作為一支大的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是不可能沒有配屬航空隊地。實際上,在楚思南的手中不僅有航空隊。而且還有整整的兩個師,此時。這兩支航空隊就被安置在斯大林格勒北方的戈爾納亞。兩支航空隊從那裡起飛趕到斯大林格勒上空,只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
但是,這兩個航空隊雖然都是師級建制,可其裝配的飛機,卻著實令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