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用。有小皇帝在,他們就能名正言順的做攝政王,成為大周的主宰者。等到將來時機成熟的時候再廢掉小皇帝而自立,名聲和皇位都能得到何樂而不為。
趙鐵柺就是算準了裴戰的心態,所以才會冒險將所有的騎兵都派出去。他這樣做其實也扛著很強的風險,一旦鷹營將軍朱三七指揮失誤,或者裴戰破罐子破摔拼個魚死網破的話,這五萬騎兵只怕全都會成為他趙鐵柺登天路上的殉葬品。但趙鐵柺不在乎,只要能擊敗裴戰,奪取開封,獲得正統,損失五萬騎兵又能怎麼樣呢?
趙鐵柺的野心和裴戰一樣大,目的都是為了做上那個能號令天下的座位。他們兩個人就彼此登天路上的絆腳石,根本就沒有一點和談的可能性。只有有機會,雙方都會露出獠牙將對方撕成碎片!
裴戰雖然也算得上是大周的名將,但是比起趙鐵柺來還是少了一些經驗。他出身大周第一世家裴家,不到三十四歲就做到了定安軍節度使的位置,這可是大週三個最實權的位置了。大周只有三個節度使,一個守西南以對蜀國,一個安東南震懾南唐,一個御西北以抗契丹。三十四歲就有此榮耀,算得上是大周建國以來的第一人。這三個節度使,是柴榮病重之前才任命的。
原本大周軍方最高職務的人,就是虎賁大都護羅旭了,是正二品,武將的最高官職。但是柴榮病重之後,擔心其子尚且年幼,大週四周諸國會趁機入侵。所以在大周的西南,東南,西北三個地方設定了三個節度使,分別為西南的永興軍,節度使為謝俊。東南的定安軍,節度使為裴戰,西北的成德軍,前身即是被契丹狼騎打敗過的乾寧軍,節度使為原乾寧軍指揮使趙鐵柺。
這三個節度使,都是正二品的官職,但論起實權來要比羅旭這個虎賁大都護要強悍的多了。三個人都是獨霸一方的大諸侯,麾下常備的兵馬最少也有十五萬之巨。
裴戰三十四歲就登上了武將的最高峰,正二品的大將軍,爵封武國公,位極人臣。但他卻沒有經歷過什麼真正的大戰,大周對南唐用兵一舉奪取十四州疆域的時候,他還籍籍無名,靠著柴榮對裴家的信任才做到了這個高位。若不是當初左武衛大將軍韓庚戰死的話,這個位置還輪不到他來做。
而趙鐵柺不同,他與羅旭一樣都是出身寒門,靠著自己的努力打拼才一步一步做到這個位置上。雖然,他的人生履歷上不管是與劉凌率領的漢軍,還是與契丹狼騎交戰很少有勝績,但這個人最大的能力就是敗而不潰,實力並未受到真正的損害。趙鐵柺已經四十五歲了,華髮早生,他比裴戰更等不及!
他擁有的是裴戰無法比擬的實戰經驗,與契丹人這些年來不斷的交手中,趙鐵柺的軍事能力逐漸成熟完善,他對戰局的把握能力是裴戰望塵莫及的。
而如今,只需要將裴戰擊敗,他就能達到一個人能企及的最高的位置,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手。所以,在看破了裴戰緩兵之計之後,他就立刻想到了分兵進攻開封的策略。可以說,這是一招不敗之棋。
與他預想的毫無二致,在聽聞鷹營騎兵渡過大清河直撲開封之後,裴戰果然慌了!
為了保住開封,裴戰從滑州大營抽調兵馬十萬渡過大清河急急忙忙的回救開封。為了確保開封不失,裴戰更是命令滑州大營收縮防禦,只留三萬人馬防守滑州,自己率領七萬大軍第二批離開滑州返回開封。
十萬定安軍分作兩路,一路四萬人馬往西南方向斜插過去追向成德軍鷹營騎兵,另一路六萬人馬星夜兼程趕回開封。而裴戰親自率領的七萬大軍,也是晝夜不休的往開封回援。
趙鐵柺計謀得逞,待斥候探來訊息說定安軍已經大舉回援之後,立刻揮軍猛攻滑州。同時分別十萬,攻向滑州東三十里的大清河楓林渡口。這十萬人馬,其作用就是牽制楓林渡口的定安軍不能馳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