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先聽懂的也正是表達感情的語詞,因為重複最多,也因為聲調和表情的含義最明確,比如:“愛”“喜歡”“寶貝”,他的暱稱(你們最愛的這個人),“爸爸”和“媽媽”(最愛他的這兩個人)。其餘的內容也並不是丟失了,他把許多都儲存在記憶裡了,以後都會用上的。
當嬰兒開始咿呀發聲時,父母和他的交流就更重要了。咿呀發聲表明孩子有說話的要求了,是孩子主動開始的學習,如果得到鼓勵和合作,他的學習將是最有成效的。怎麼鼓勵和合作?模仿他發的聲音,接著他的發聲往下說,透過你的這些表示,他感到他說的話是重要的,有了自信,說話的興趣就會大增。
我從自己的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個認識。在咿呀學語的嬰幼兒面前,聰明的父母要具備兩種本領。一是不懂裝懂,孩子說一些不成語言的音節,你聽不明白他的意思,也要裝作懂了,予以回應,鼓勵他繼續說。二是懂裝不懂,你聽懂了孩子的詞不達意的表達,不妨裝作不懂,適當地提問,引導他尋找更準確的表達。
第一卷 人之初 開口言說之前(3)
啾啾是在第三個月末尾開始明顯表現出說話的興趣的。早晨醒來,她會自己躺在那裡,輕聲細語說很久。逗她,對她說話,她會靜靜地望著你,然後,彷彿突然來了情緒,也開始對你說話。有時她會說好一會兒,發音漸趨複雜,並配以表情,多半是歡快的,有時是嬌嗔的,好像怪你說了許多廢話卻不去抱她。發音中逐漸出現新的元素,有幾天裡,常常發出bubu的聲音,像在玩唇音,玩吐唾沫。三個半月時,我發現她偶爾會喊“媽”了,是在著急而發了一串音之後,這個音蹦了出來,非常清晰,作為結尾。
第六個月,一個新的表現是喜歡尖叫,有時是在大笑之後,有時是獨立出現。起初她雖然叫得很用力,但聲音弱而短促,好像心有餘而力不足,一兩天後就叫得很響亮也比較持久了。嬰兒大多有這個尖叫階段,是在練嗓子,發育聲帶,此後音量就加大了。
也是在第六個月,她喊“媽”很頻繁了,還經常發出“媽媽”的雙音,有時一天要喊十多次。她喊時往往有明確的指向,朝媽媽伸手,要到媽媽的懷裡去。偶爾也喊“爸”,但好像尚非很有意識。
在這一段時間,她聽懂的話已不少了。哺乳時,只要媽媽說一句:“啾啾,換一邊吃。”她就會鬆開*,把小嘴湊向另一個*。她一邊吃奶,一邊把一隻小手伸到媽媽嘴唇上,讓媽媽嘬。“啾啾,也給爸爸吃小手。”聽到這要求,她立刻瀟灑地伸出另一隻手,我親這小手時,她斜眼瞥我一眼。媽媽說:“抓爸爸的眼鏡。”她就伸手從我臉上把眼鏡抓下來。“啾啾,小鳥在哪裡?”她馬上回過頭去,看放在窗臺上的鳥籠。“魚在哪裡?”她又馬上把視線轉向旁邊櫃子上的魚缸。
嬰兒的語言表現是波浪形的,活躍之後是沉寂,沉寂之後是進一步的活躍。
從半歲開始,大約有兩個月左右,啾啾的語言表現處於沉寂期。她咿呀說話少了,也幾乎沒有再喊媽媽,主要的表達方式是各種聲調的呼喊。與此同時,她的動作表現卻異常地活躍了起來。我的解釋是,她一段時間有一項中心任務,不能一心二用。
但是,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仍在快速進步,聽懂的話越來越多了。
媽媽說:“找爸爸。”她的目光就尋找,並停留在我身上。“抱抱企鵝。”她把那個玩具企鵝抱到懷裡。“抱抱我。”她扔下企鵝,撲向媽媽。“親一個。”她把小嘴送了上去。
餵食物,不肯再吃,但不安。“啾啾渴了,爸爸給喂水。”她立刻安靜了,等我喂水。在我的懷裡掙扎,我猜她想活動,說:“爸爸讓啾啾自己走路。”她也立刻安靜了,兩腳一著床,馬上歡快地挪動起來。
她睡著了,但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