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隊方面軍還保持250萬人以上的強大兵力,足夠應付一場規模宏大的主力決戰。
看起來是萬無一失,這下萬惡的納粹侵略軍一定會統統下地獄去了!
所以在1943年4月餘下的日子中,蘇軍統帥部又一次鼓足了幹勁,全力以赴調整部署,加強南線防禦,削弱中、北兩路。
而與此同時,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兩人挑選出來的幾個前線德軍主帥——北路包圍列寧格勒的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屈希勒爾元帥,中路負責主攻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帥和南路負責從正面進攻烏克蘭的倫德施泰特元帥——全部召到了措森的大總參謀部。
“帝國元帥,我們的目標到底是哪裡?是莫斯科嗎?”
此役德軍的主將曼施坦因元帥已經仔細研究過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制定的“紫色方案”了。不過對於“紫色方案”中德軍的最終目標,曼施坦因還是有些糊塗。
他說:“如果我們在斯摩稜斯克和莫斯科以西取得2場會戰的勝利,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向南迂迴呢?列寧格勒已經被圍困了半年多,等到9月或10月時,該城還能有多少防禦能力?我們完全可以將之奪取,同時包圍莫斯科。”
“莫斯科是一座很難奪取的大城市。”赫斯曼告訴曼施坦因,“如果我們要奪取莫斯科,那就必須做好傷亡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人的準備,而且我們很有可能要在莫斯科城下過冬。”
根據赫斯曼和古德里安的估計,在斯摩稜斯克和莫斯科以西地區展開的決戰將是非常激烈的!蘇聯人很可能會投入300…400萬人的龐大軍力進行抵抗。德軍即使取勝,一定會消耗巨大,再去攻擊莫斯科實在是沒有把握。
而且莫斯科一旦告急,斯大林必然不惜一切調兵解圍。到時候東烏克蘭的紅軍主力必然會北調,烏克蘭就會相當空虛。那麼德軍就能用較少的兵力,從正面和背後迂迴包抄,將整個東烏克蘭吃掉。
“比較理想的情況下,”赫斯曼說,“在今年冬季,蘇聯戰場上的戰線應該維持在普斯科夫…斯摩稜斯克…布良斯克…庫爾斯克…沃羅涅日…斯大林格勒一線。”
因為預料蘇聯人會將南線的主力悉數調往中路去保衛莫斯科,因此赫斯曼和古德里安就制定了由中央集團軍群分兵南下,配合南方集團軍群完成對烏克蘭的包圍後,再東進奔襲斯大林格勒的計劃。
“切斷高加索石油產區和莫斯科的聯絡?”龍德施泰特元帥這時也提出了疑問,“那土耳其會不會加入戰爭?聽說巴本大使一直在做土耳其的工作。”
巴本大使就是弗朗茨。馮。巴本,歷史上在1932年6月1日…11月17日間擔任總理的那位。在這個時空他沒當過總理,但仍然是天主教中央黨(後來基民盟)的領袖,在中央黨和祖國黨合併後,成為祖國黨全國委員會的成員和國會議員。
在戰爭爆發後又被派往土耳其擔任大使(一戰中的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土耳其軍隊中服務,因此在土耳其有很多關係),曾經在地中海戰役分出勝負後成功推動了土耳其開放邊境供德軍過境。不過他對這樣外交成就並不滿意,一直想要推動土耳其加入戰爭。
“那是外交部的想法,”赫斯曼輕輕搖頭,說,“不過我不認為需要土耳其人參戰,因為土耳其人不會白白參戰,為了拉攏他們我們很可能要拿出高加索石油產區。而且一旦我們完成對斯大林格勒的佔領,戰爭就很有可能結束,我們何必再拉上土耳其呢?”
“那如果戰爭沒有那麼容易結束呢?”龍德施泰特老元帥問。
“如果在我方佔領斯大林格勒後戰爭還不結束,”赫斯曼聳聳肩說,“那時列寧格勒多半就會變成女皇陛下忠實的彼得格勒了!那樣……我們又怎麼能把高加索產油區交給土耳其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