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過要把面子找回來一類的東西,在龐大的劉家面前,他一個不太靠譜的副部級邊緣人物,真心不夠看。
既然這面子找不回來,王副校長也就只有看能不能在這產學研的課題上弄回一些損失。如果這個課題真能在政治上面對他有所幫助,那他也不介意推動一下。要是沒有什麼幫助,他看在劉家的面子上,也會去推動,但推動之後的效果,他就不會去多看,劉家他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
所以,崔曉明的解說,王副校長聽得很認真。
等到崔曉明說完以後,王副校長立馬就問到:“這個產學研課題,看起來是不錯,並且聽你們說,在國外這個課題已經算是非常成熟了。那麼,在我們國內,有這個課題生存的土壤麼?對於未知的東西,我們還是要抱著懷疑的態度去了解嘛。”
雖然崔曉明剛才就說了,如果把產學研搞起來,做為首先試點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像水木這樣的大學,出了成果,肯定會大肆報道,只要有報道,就相當於有政績到手。如果到時候和環亞合作的依舊是他王副校長,那麼這份政績肯定是跑不掉。
但是,崔曉明剛才那番話,雖然鼓舞人心,但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政績雖然看得到,但如果沒人在意這樣的政績,那成績也會被埋沒。而王副校長需要的,就是這個成績不被埋沒。
他沒有這個能耐讓成績不被埋沒,所以就只有把目光轉向劉東這邊。以劉家的能力,就算產學研搞砸了,要吹噓出一個籠統的成績出來,也不是什麼難事兒,就更別說這產學研要真搞起來了,再怎麼說也會出成績。
王副校長知道劉東雖然是劉家的人,但既然劉東走的是商業這條路,那對政績自然不會多麼的看重。想想都知道,一個商人,就算政績弄得太大,他拿來有什麼用?既然劉東都走到現在這一步,弄出環亞這麼一個龐然大物,當然沒有可能再走政界的意思。萬一劉東只在乎出的成果,不在意政績,沒有劉家的鼓吹,王副校長就不信,有誰會吃飽了撐著來報道這件事情。
沒人報道,就意味著沒有多少人會知道這個成績,沒人知道這個成績,那政績也就無從談起。他王副校長要的不就是政績麼?沒有政績,他哪裡有動力來搞這個什麼產學研?所以,他就要看劉家對這件事情上的態度到底如何,才能夠決定自己在這個產學研上面,投入多少精力。
王副校長那話裡的意思,劉東哪裡有不明白的道理,好歹是從小薰陶過,要從話裡的意思明白一些東西,對他來說不算難事兒。他想要承諾,劉東也可以給他。
於是,劉東笑著說到:“我們公司也知道,一個新的事物,想要在新的圖土壤裡面生根發芽,就必須要有充足的水分和陽光,還需要關愛呵護,才能起到成長的作用。產學研這東西雖然在國外是非常的成功,但要到國內,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了解,所以我們公司在和高校建立合作之前,已經和有關部門報備,計委的同志們,也很支援我們的工作,如果不出什麼意外,想必我們公司會成為國內的產學研課題的試點單位。有了試點,我們就可以充分的研究產學研這個國外的東西,是否合適我們華夏的土地。如果真能成功,那也是為我國的科技發展做貢獻嘛。環亞雖然是外資企業,但也心繫華夏,有好的東西,當然要發揚光大。”
聽到劉東這麼一說,王副校長原本還不怎麼在意的心思,一下就被劉東給吸引了過去。劉東說了那麼多的東西,真正緊要的卻沒有多少,但對王副校長來說,已經夠了。
因為他剛才聽到劉東說計委的同志,也很支援環亞搞產學研的工作。計委是幹嘛的,他王副校長能不清楚?而計委現在真正掌舵的人是誰,王副校長也心知肚明。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