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皇宮文德殿:
大宋天子趙光義正端坐於龍椅之上,年近六旬的老皇帝雖然仍在強自支撐著身體、不讓臣子們看出他虛弱的神態,但是朝議次數的減少以及朝議時間的縮短,仍讓一些有心人發覺出老皇帝的身體每況愈下了。
一旁的小黃門太監正在拿著趙光義斟酌修改了一夜的詔書,細聲細氣地向殿下的文武大臣們念著:“朕膺昊天之眷命,自太祖手中接過神器,數十年來未敢懈怠。朕不近酒色、厭惡奢侈,每日朝會不敢荒怠,恐有損太祖託付之命。幸得眾臣工鞠躬輔佐,數十年來百姓安樂、朝綱清朗,朕心甚慰。然,自去年起,蜀中動盪,叛軍裹脅百姓作亂,連破數十城,西南天崩,生靈塗炭;此皆因朕識人不明、用人不當所導致,蜀中官員盤剝百姓、橫徵暴斂,朝廷在蜀地設定“博買務”低買高賣、與民爭利,使得百姓斷絕生計,在匪人蠱惑之下走上歧途。今朕深刻悔悟朕之罪過,決心撥亂反正,懲弊扶清以安民心,望天下百姓與朕勠力同心,且觀朕之言行,以效今後之作為。”
殿下文武眾臣子聽罷皆目瞪口呆面面相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前的這個皇帝可是非常在乎面子的,為了能超過其兄趙匡胤的功績,不惜勞民傷財兩次發動北伐燕雲的戰爭,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也收復了北漢的土地,他還巧施手段迫使吳越地區和漳泉地區迴歸朝廷的控制之下,也算是完成了太祖趙匡胤未完成的事業。為尊者諱,對於兩次北伐燕雲失敗,朝廷的輿論只是一筆帶過,而收復北漢、吳越和漳泉等地,則大肆地歌功頌德,鼓吹皇帝的英明神武。
如今已經垂垂老矣的皇帝居然下了“罪己詔”,這實在出乎臣子們的意料。當年漢武帝窮兵黷武,差點導致西漢滅亡,最終幡然醒悟,下達了“罪己詔”,撥亂反正調整內外政策,最終使西漢轉危為安。幾千年來的王朝中,也僅有幾個皇帝下達過“罪己詔”。因為在世人的眼中,不到萬不得已之時,沒有哪個皇帝願意拉下面子下“罪己詔”來承認自己施政的錯誤,讓後人詬病。
“官家,何至於此啊!蜀中之亂已經基本平定,平蜀大軍正在北上,不出十幾日便可抵達保州,得益於我們迅速平定蜀亂,遼人已經失了先手,再加上我們援兵正在趕來,想必遼人不敢輕易冒險南下......”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呂端拖著肥胖的身體,出列奏言,滿臉的急切之情,畢竟,皇帝下達罪己詔,臣子們也臉面無光,因為這都是要寫進後世史書之中的。
其餘朝臣聞言也是紛紛附和,一時間應和聲不斷。
趙光義見狀心中也是一陣嘆息,但昨日接到蜀中新任知州張永的奏疏之後,趙光義深思熟慮之後不得已做出了下“罪己詔”的決定。張永奏疏中那句“平山中賊易,平心中賊難”的結論深深觸動了他,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啊,張永在奏疏中向趙光義諫言蜀中動亂的主因是因為朝廷苛政和當地官員的盤剝導致,只有改變朝廷的施政方略,才能徹底地消除動亂的根芽。
“唉......諸位愛卿勿須多言,朕意已決;朝廷這些年在蜀地的苛捐雜稅確實要多於其他州府,蜀中的官員也多是庸碌害民之輩,朕雖受其矇蔽,但也是在責難逃,“識人不明、用人不當”的過錯還是有的;如今蜀地匪亂稍定,接下來安定民心是重中之重,在蜀地沉痾積重難返的情況之下,若要撥亂反正,需以用猛藥方可奏效,就從朕開始吧,諸位愛卿也當勠力同心,輔佐朕治理好這錦繡山河......”趙光義嘆了一口氣,神情沉重緩緩地說道。
皇帝的“罪己詔”伴隨著傳令兵策馬南下,也在天下傳播開來,文人士子們聞得訊息後,一邊對皇帝勇於承認錯誤的勇氣大加褒獎,一邊抨擊蜀中亂匪們枉顧綱常倫理。
在趙光義下罪己詔的同時,一匹軍馬載著傳令兵一騎絕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