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昭似乎看透了楊雲帆的心思,笑著說道:“張相公可並非一般文人,他曾率軍以少敵多,妙計大敗遼軍,陣斬兩千敵軍,俘獲馬匹兩千,兵甲輜重無數,令遼人聞之膽寒。”
楊雲帆聞之眼睛一亮,臉上立刻煥發了神采,說道:“哦?這張相公當真如此威武?四叔快與我說說。”
楊延昭微微一笑,坐到一旁的太師椅上,然後示意楊雲帆坐下,
他端起了一杯茶,喝了一口,緩緩地說道:“這要從雍熙三年十月遼軍南犯說起。”
雍熙三年十月,遼國皇帝向拒馬河南六州軍民下詔,宣佈將向宋朝開戰後。
遼軍分為三路,其中一路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寧帶領,負責山西戰事。
耶律蒲奴寧率所部軍進攻代州。宋軍神衛都指揮使馬正率所部在代州城南門下與遼軍交戰,寡不敵眾戰敗。城內的代州副都部署盧漢贇見遼軍勢大,不肯出戰,只願守城。
當時時任代州知州的張齊賢,聞聽遼軍大舉進攻,便遣使與遠在幷州的幷州都部署潘美商議合兵禦敵。
與潘美商議妥當之後,張齊賢回到代州城內,與主管軍隊的副都部署盧漢贇商議出兵與潘美合擊遼軍。
但是盧漢贇已被遼軍嚇破膽,不敢出兵,只想固守城池,任憑張齊賢如何勸說都不肯派一兵一卒給他。
張齊賢又氣又無奈,他把目光投向了代州的幾千廂軍。所謂廂軍,就是正規軍隊挑剩下的雜牌軍隊。
張齊賢把這些人集中起來,從其中挑選了兩千多精壯之士,還有一些晉地的江湖武林人士,埋伏於土墱寨。
安排就緒,正等著潘美大軍到來,卻得到訊息說派出去約潘美領兵赴戰的使者返回時被遼軍抓獲。
使者被抓,出兵日期洩露,張齊賢擔心潘美的人馬被遼軍襲擊。正不知如何告知潘美,潘美的使臣卻來了,
使臣說潘美軍隊離開幷州,趕到柏井時,收到皇帝詔書,說東路軍隊在君子館戰敗,幷州軍隊全部不許出戰,潘美已經率部返回州城。
張齊賢這才鬆了一口氣。這時,只見城外遼兵漫山遍野而來,張齊賢眼珠一轉,計上心來。
他眯著眼踱步笑著對部下說:“賊軍只知道潘美前來,而不知他退回的事,不如將計就計。”
部下聽完張齊賢的計劃之後皆是面漏喜色,但是其中一個比較老成穩重的將領思索了一番,皺著眉頭對張齊賢說道:“知州大人,您的作戰計劃確是比較不錯,只是咱們手下就這幾千人,還一多半是雜牌的廂軍,這在對陣遼人時能靠的住嗎?”
這個將領的話並非杞人憂天,大宋軍隊大多是步兵,對陣契丹騎兵本就處於劣勢低位;
就算是大宋正規精銳部隊,對陣契丹騎兵也是勝少敗多,其中勝的那些也都是因為對方主帥昏庸無能又或者是藉助堅城和地利優勢,趁敵不備突襲取勝;
而張齊賢這手下幾千廂軍,估計契丹軍隊一個衝鋒,就會崩潰,到時候反而會引起連鎖反應,全面潰敗;
張齊賢耐心聽完後對部下說:“此戰我軍必勝,其因有三,第一,正如你們剛才所說的那樣,我們只有幾千廂軍,而契丹人也不會把我們這些人放在眼裡,會輕敵,所謂驕兵必敗;
其二,我們招募的這些人大都是北地流民和江湖人士,他們的家庭或是因為契丹擄掠家破人亡,或是想憑軍功出人頭地的,為了國仇家恨,他們也必會竭力死戰,我們又不吝於賞賜,如果我們守不住代州,那麼契丹人攻破後會屠城洩憤,我們並沒有退路,此謂置之死地而後生,
其三,我們不會和契丹人平地野戰,我們會在關隘險要之地設伏,並配合疑兵之計,這就大大抵消了軍力的劣勢,此謂以正合,以奇勝”。
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