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遠,很好尋找。
上山之後又走了兩個多小時,便看到遠處聳立著許多仙人柱。
四周還支起了柵欄,堆疊著碼放整齊的木材。
同時還能聽到,前方傳來的狗叫聲。
“烏罕!錫林!拉萬!”剛一靠近,陸東便開始呼叫三人的名字。
也怕其中有人出去了打獵,或者說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不過陸東的運氣顯然不錯。
聽到他聲音的烏罕,從仙人柱中走了出來。
依舊帶著她那精緻的狍角帽。
“誒!陸東?你們來了?”
烏罕見到是陸東,立即笑著跑了過來,將兩人迎進了帳篷裡。
仙人柱的搭建很是簡單,將長木頭互相依靠,做成頂部,再用木條一層層加固。
最後在外圍用樹皮遮蓋一層即可。
形狀和後世的錐桶路障有些相似。
裡面則是可以升起火堆,在寒冬臘月也不會寒冷。
此時的帳篷裡,正有著幾名小孩子。
最裡面的位置還掛著一塊木板,上面用木炭寫著各種簡單的漢字。
“烏罕這是你的學生嗎?”陸東看向這些小朋友,這才覺得自己疏忽了。
居然空著手上門。
“他們是我的弟弟妹妹。”
“錫林他們回祖地了,要是你再晚點來,恐怕就找不到我了。”
烏罕一邊解釋著,一邊從火堆旁的水壺裡各給兩人倒了一杯熱茶。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鄂倫春族最初建立的公社被稱為烏力楞,也就是家族公社。
一般有著4~5個仙人柱。
一個仙人柱就是一個小家庭
後續才逐漸轉變為地域公社。
所以此時,生活在一起的鄂倫春人,其實都是親戚關係。
幾個小朋友像是有些怕生,一個個都笑鬧著跑到了門外,伸出腦袋朝裡面看。
“烏拉拉,你們去叫烏力族長過來,就說陸東來了。”
烏罕朝著門外一個小女娃招了招手,然後解釋道:
“烏力是我父親,也是這裡的族長。”
不一會兒,便見一位身材十分高大,猶如一座小山般的壯漢推開門簾走了進來。
壯漢看起來年齡不小,恐怕得有60多歲。
陸東一時間也不清楚,這人到底是不是烏罕的父親。
男子在看到陸東後,神色無比,嚴肅的將右手搭在了左肩上。
微微鞠躬。
“陸東謝謝你那天救了我女兒,和我的兩名侄子!”
這口漢語帶著些東北腔,竟然比烏罕還要流利。
陸東帶著楊固趕緊起身,有樣學樣的回了一個禮:“不客氣,我們都是朋友,應該的!”
“而且烏罕還把那頭黑熊讓給了我,要說謝謝的應該是我才對。”
“我爸爸年輕的時候參加過抗日,所以說的比較好,我也是跟他學的。”
烏罕似乎是看出了陸東兩人的疑惑,立即笑著解釋了一番。
當時鄂倫春族,全族參加抗戰,加入了東北抗聯第三軍中。
最初足足有17,000多人,可到最後卻只剩下1000餘人。
足以見證這群人到底付出了多少。
在面對這位抗戰老兵時,陸東不自覺有些熱淚盈眶。
卻不知道如何表現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