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會讓失地百姓感受到絲毫的善意。
稍稍有點小災小難,各地城池便有流民過來乞食,雖然人數並不算多,卻也開始形成了規律。
這是很不好的現象,但凡對歷史稍稍瞭解一些,就知曉流民的出現,意位著朝廷的統治根基出現問題。
地方官員才懶得理會這些,只要城外的流民不衝擊城池,其他的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當然,此時的大乾還處於王朝鼎盛時期,地方官員多少還有些作為,起碼弄幾個賑災粥棚出來不成問題。
只是如此,時間一長總會出大問題的。
不料北方各地煤礦開發,需要大量勞力,然後無地以及失地流民,眨眼功夫就被招攬一空。
就算是黑煤窯,也不敢做得太過,起碼能叫招攬的勞力有生存下去的飯食可用。
如此狀況,自然減輕了土地兼併帶來的尖銳矛盾。
反正百姓只要有口吃的,基本就不會升起造反的念頭,各地煤礦恰好給了他們一條活路。
也是因為北地煤礦遍地開花,對於勞力的需求一直不減。
各大城池的招工資訊逐漸多了起來,百姓也慢慢習慣了。
甚至,出現了相當初級的勞務市場,牙行都開始將部分注意力,放在幫煤礦招募更多青壯勞力上。
雖然招募一人給的中介費不多,可架不住需求量大啊。
有時候,有本事的牙人能夠鼓動一整個村莊的大部分青壯勞力出去務工,一單生意的收入比以往數年都要多。
當然了,隨著時間流逝,招工的事情逐漸變得尋常,而且一些勞力也有了經驗,慢慢的會對招工資訊進行簡單的判斷。
從福利待遇,以及靠譜等方面進行詳細考慮,這才會選擇某個專案加入進去。
因為招工之事,各地的煤礦可是沒少爆發矛盾衝突,最後得利的是尋常百姓。
煤礦的用功成本,短短几年時間就上漲不少。
百姓手裡有了餘錢,自然盤活了整個北方的經濟活力。
所以不過短短時間,由煤礦開發帶動,使得整個北方的經濟活力,比以往都提升了好幾個層次。
津門那邊的招工告示,自然吸引不少青壯百姓的興趣。
凡是有些見識和眼力的,自然看得出隱藏在招工告示裡的門道,知曉這次津門招工靠譜,是個不錯的選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