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急切,曹操笑著說道:「你與崔琰他們商量商量,看他們要不要選幾本書出來印刷。」
荀點頭。
崔琰出身清河崔氏,又是曹丕老師,向來得曹操看重。
荀走後,曹操讀起了許都那邊的來信。
寫信的人是個老熟人,郗慮。
郗慮在信中寫孔融對曹操多有不滿,經常聚眾議論朝政,最近更是時不時諷刺曹操幾句。
這也不是孔融頭一回幹這種事,以前曹操出征他就經常潑冷水,不是說「對方人這麼多咱打不贏的吧」就是說「名不正言不順這仗肯定不好打」,曹操讀完信後冷哼一聲,對孔融這傢伙不是很滿意。
當然,曹操也知道郗慮與孔融有點矛盾,這些話未必能盡信。
郗慮是北海鄭玄的學生,而孔融當過北海郡守,對鄭玄十分敬重。鄭玄把獨子派去給孔融打下手,結果孔融被黃巾軍圍攻,鄭玄兒子去解救,最後孔融沒事,鄭玄兒子反而死了!
照理說有這麼一重關係在,郗慮與孔融應該交情不錯才對。偏偏有次獻帝與兩人坐一起聊天,獻帝問他們覺得對方怎麼樣,孔融便借用他祖先孔子的一句話來回答:「可與適道,未可與權。」
孔子的原句是這樣的: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這是孔子認為的四種境界:共學、適道、立道、權變。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跟你一起共同學習道理的,不可以一起去幹實事;可以跟你一起去幹實事的,不一定可以一起把事情幹成;可以跟你一起把事情幹成的,不一定能權衡變通、從容應對各種變故!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