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esopotamia,即兩河流域,古希臘語:meσoπotaμ?a,μeσo意為中間,πotaμ?a為古希臘文中河流之意,轉化成為“(兩條)河流中間的地方”,這兩條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 Etemenanki,蘇美爾語,意為“天地之基神廟”,是一座在巴比倫修建來供奉馬杜克的神廟的名字
[3]古希臘語:Naboukhodonosor,是位於巴比倫的迦勒底帝國的君主,因毀掉了所羅門聖殿而為人熟知。他曾征服猶大王國和耶路撒冷,並流放猶太人
[4]阿卡德語,mat Akkadi,即巴比倫地區,最早記載“巴比倫尼亞”一地的文字,可追溯至前23世紀的薩爾貢時期的一塊版匾
[5] hebrews,希伯來人的名稱源自希伯(Eber),根據《創世記》第10章第22-24節,希伯是挪亞的玄孫、閃的曾孫、亞法撒的孫子
[6]猶太先知,瑪拉基(希伯來文:????????? malakhi),意思是“我(神)的使者”
[7]即耶路撒冷,希伯來語拉丁化:Yerushalayim,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敘利亞語“uri?lem”譯作烏梨師斂
[8] Esagila或Esangil,意為“高聳的神殿”,是一座獻給巴比倫保護神馬爾杜克的神殿,此為塞琉古帝國皇帝在塞琉西亞建造的復刻版
[9] Nehemiah,意為耶和華的安慰,是《厄斯德拉下》,亦稱《乃赫米雅》的中心人物,該書記載他重建耶路撒冷和淨化猶太小區的工作,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任命他為猶大總督,使命是重建城牆
[10]天主教譯為哈蓋(??????;?aggay?)是《希伯來聖經?小先知書》裡第十篇《哈該書》的作者
[11]天主教譯為匝加利亞,伊斯蘭教譯為宰凱里雅(希伯來語:??????????,意為Yhwh所紀念),是《希伯來聖經》中的人物,猶大王國的先知,《撒迦利亞書》(12卷小先知書中的第11卷)的作者
[12]在猶太教中,希伯來語聖經,就是《塔納赫》(希伯來語:?????“???,拉丁字母轉寫:tanakh,有譯作《泰納克》或《泰那克》),後來的基督教稱之為“舊約聖經”
[13] Navim,希伯來文:??????,:意思是“先知們”,共8卷,分上下兩部份,記錄了曾教導和帶領猶太人的先知事蹟
[14] Akkadu,又名亞甲語或亞迦底語,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使用的一種亞非語系閃族語言,作為已知最早的閃族語言,阿卡德語使用源於古蘇美爾語的楔形文字書寫
[15] Atrahasis是公元前18世紀,3塊以阿卡德語記載的泥板史詩主角,阿特拉哈西斯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大洪水傳說”中登場
[16] Utnapishtim,意思是“他建立了生命”,是上古西亞文化大洪水傳說的英雄
[17] Epimetheus,厄庇墨透斯是第一代提坦神伊阿珀託斯的兒子,普羅米修斯(即“先見之明”)的兄弟。在傳說裡他與普羅米修斯一起用泥土創造人類,然而古代這兩個神常用做人類的象徵(厄庇墨透斯代表人類的愚昧,普羅米修斯代表人類的聰明)
[18] pandora,希臘神話中火神赫菲斯托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第一個女人,送給人類作為對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懲罰
[19]可薩人,也譯作卡扎人、哈扎爾人(土耳其語:hazarlar)是一個半遊牧的突厥語民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