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名校尉的話,人群頓時聒噪起來:“好好……去投奔嬴政,聽說漢人在貴霜非常吃香。甚至高人一等,咱們還是向南去投奔嬴政去吧?”
“我看還是去投靠項羽比較好,畢竟西楚霸王才是真正的英雄,想來他的子孫也是豪傑。而且聽說項羽正在招攬四方人才,已經有許多羌人,甚至是雍涼的漢人紛紛前往大夏投奔去了。”又有一名軍司馬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反調。
一直沒有開口的兀突骨一拳砸在桌案上,高聲道:“某支援去投奔項羽,聽說他前些日子剛剛徒手降服了四隻猛虎。其中還是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虎王。放著這樣的大英雄不去投奔,為何去投奔嬴政?”
人群中一陣吵嚷。最後支援去投奔項羽的佔了五成,投奔嬴政的只有兩成,剩下的則默不作聲,靜觀其變。
石達開緩緩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對眾人道:“項王手下大將薛萬徹與我曾經有數面之緣,算得上薄有交情。去年派人給我修了一封書信敘舊。既然今日我等走投無路,諸位跟著我去大夏投奔項王如何?”
“願聽將軍調遣!”人群中一陣鼎沸,十幾個偏將、校尉、軍司馬紛紛舉手支援石達開的決定。
他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劉備從青州前來巴蜀的時候收編的黃巾殘部,都曾經跟著張角兄弟攻打過官府,殺過朝廷的官吏。對於歸順東漢有種本能的恐懼,擔心會被秋後算賬。
再加上這些人早就沒了家眷,過得是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日子,而且石達開平日裡比較注重與將士搞好關係,堪稱愛兵如子,時常對將士們噓寒問暖,甚至是親自煎藥,親手給傷員包紮傷口,這也讓石達開在軍中威望頗高,許多士卒願意為他賣命。
但世間萬物相生相剋,有陰就有陽,有支援石達開的就有反對的,譬如一言不發的李恢,在眾人即將達成協議之前站了出來。
“達開將軍,請恕李恢斗膽問一句,去大夏少說也有七八千里路程,將軍有何把握安然抵達?”李恢手撫鬍鬚,肅聲問道。
石達開指著地圖,胸有成竹的道:“若是擱在以前,想要抵達大夏,自然是難如登天。但現在正是天賜良機,我軍從南安向西避開成都,走漢嘉、馬爾敢,一路北上可抵達西平。”
石達開說的這條道路雖然崎嶇坎坷,但終究是一條出路,一千七百年後的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就曾經走過這條路線,走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壩一路北上,可以最終抵達甘肅、寧夏境內,也就是石達開現在所說的雍涼地區。
看到李恢不說話,石達開繼續侃侃而談:“鎮守雍涼的朱元璋、朱棣父子,一個全軍覆滅,一個正在坐鎮漢中,雍涼境內十分空虛。就連重鎮武威也僅僅只有兩千郡兵駐守,我軍進了雍涼地區,可以來去自如,根本不需要考慮遭到攔截。而匈奴、羌人剛剛遭受重創,已經被逐出草原,整個西部地區一片空白,我軍可以直抵玉門關,順著絲綢之路一路向西,直抵大夏。”
看到石達開把整條路線詳細的分析了出來,營帳中的將校紛紛支援:“石將軍說得好,我等願以將軍馬首是瞻,將軍說去哪裡,我們便跟著去哪裡!”
李恢撫須道:“將軍說的這條道路的確可以走的通,但山路崎嶇,沿途人煙荒蕪,我軍的糧食該如何補充?”
石達開略作思忖就有了對策:“像匈奴人那樣一邊走一邊殺馬匹,實在不行的話到了雍涼地區劫掠幾個縣城,憑我們兩萬多人的部隊到了哪裡都可以任意縱橫。西漢、東漢、劉備現在殺的難解難分,各路諸侯的目光都盯著成都,根本抽不出兵力來追襲,我軍定然能夠暢通無阻的踏上絲綢之路!”
“既然石將軍心意已決,李恢不再勸阻,但人各有志,某是不打算背井離鄉的,不知道石將軍能夠放我一馬?”李恢也不隱瞞,向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