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有一勝景,名為普陀洛迦山。
普陀山坐落於普陀山島,四面環海,海拔並不算高,卻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全山大小寺院數十座,有“南海聖境”“海天佛國”的美譽。
普陀山歷史悠久,自隋唐以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文學作品,後世有學者蒐集關於普陀山詩詞,得1572首。
不過,由於海禁,以及舟山軍民內遷影響,眼下普陀山香客稀少,僧人亦是不多。因為大部分僧人在朱元璋詔令下帶著經書典藏撤回內陸了。在洪武朝,這裡只有少量僧人留守。
即便是在大明開國近百年後的正統朝,這裡也沒有恢復到宋元時期熱鬧的景象。有些缺乏維護的寺院,許多宮殿、房間坍圮傾頹。哪怕是尚有人留守的寺院,內部也是青苔滿階,一片滄桑之色。
“曾經的第一人間清靜地,不料卻是如此境地。”
伯顏帖木兒一邊參觀,一邊感嘆。他熟知元史,自然對普陀山不陌生。
而且,這裡還有元元統二年(1334年)留下的多寶塔,多寶塔集藏、蒙、漢文化於一體,是一座十分精巧的建築。
“因倭寇而海禁,與因噎廢食無異。”朱祁鎮毫不客氣地批評起了朱元璋,“太祖皇帝雖是英雄,卻難擺脫小農思維與時代侷限。”
沒人接話。朱祁鎮說起自家先祖,其他人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怎麼,朕說得不對嗎?”朱祁鎮嘆道,“朕說得還是輕的。說句不好聽的,用蘇洵《六國論》那句話概括,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因為纖芥之疾的匪患,就放棄祖先開墾數千年的土地,何其短視?”
“倭寇作亂,為何不主動出擊?寇可往,我不可往?”
“好在朕不是短視的人。不然等幾百年後被人轟開國門吧。”
“天不生朱祁鎮,大明萬古如長夜啊……”
……
在荒廢的古建築中探險,其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朱祁鎮一行走訪了普濟寺、法雨寺等較大的寺院,與留守的僧人詳細瞭解舟山情況。
終日清修,罕見外人的僧眾,對朱祁鎮一行也非常熱情,不但茶水、齋飯款待,還熱情邀請他們入住客房。對朱祁鎮提出的關於舟山歷史、地理、人文等領域的問題,以及關於寺院歷史、現存古建築的問題,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眾位施主,這一片建築都是始建於五代,具體來說應該是後梁貞明二年。”
白眉老僧指著幾座山門、宮殿,對朱祁鎮一行說道。
朱祁鎮仔細端詳起了山門的斗拱,與京師描繪精緻卻又沉悶呆板的斗拱不同,這裡碩大的斗拱均為木材原色,古樸大氣,開朗恢弘。
“嗯,這山門、大殿、鐘樓鼓樓,都比京師的大殿好看多了。”
“倘若不是師傅指出,在下還以為這是唐構呢,不過五代和唐朝時間距離也不遠,建築風格倒是有些類似。”
後梁和唐朝距離何止不遠?唐朝滅亡後,還有很多地方奉大唐正朔呢。
比如入了宗譜的晉王一系,雖是沙陀人,從宗法看卻是正兒八經的大唐宗室,而且沙陀和漢人區別也不算大。
倘若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能像劉秀那樣再給大唐續上二三百年,宗廟裡別把自己祖宗亂封一氣,說不定就真是前唐、後唐了。
除了李克用父子,古代還有一個很逗的人,南北朝時期的匈奴人劉淵,不僅繼承了漢的國號,即位詔書更是牛批。
他在繼位詔書寫道:“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應期,廓開大業,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昇平漢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威傾中外,中宗孝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