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百夫長,名叫朱全忠、朱全孝、朱全恭……
當得知這三人姓名時,巴彥不由得心生感嘆,陛下不僅水平高,人格魅力也是真的強。這三個人名字取得好,尤其是那個朱全忠,孔武有力,性格淳樸,忠勇可嘉,一看就有大將之姿!
巴彥懂一點漢語漢字,雖然不甚精通,是聽說他尊敬的太師開始看歷代史書之後,隨著他的千夫長一起學的。
他在想,等哪天陛下若是賜姓,自己是否可以取一個“全忠”這樣響亮的名字呢?
李守仁會漢話、倭奴話、高麗話、女真話,巴彥與烏力吉漢話懂一點,但磕磕絆絆。野人們也好不到哪裡去,半斤八兩。
因此,他們交流的時候主要說漢話,遇到瓶頸,李守仁用女真話溝通,至於不懂女真話的巴彥與烏力吉,則由懂女真話的下屬再進行轉譯……
好在事情並不複雜,巴彥所說的主要是島上的詳細情報,以及庫頁島南邊那個大島的情況。
尤其是當地土人風貌迥異西伯利亞與外興安嶺,並且盛產黃金這一情況。
“既然這樣,那劫掠庫頁島的島夷沒啥意思了。”烏力吉說道,“南邊那個大島近在咫尺,不若我們明天便出發,將其掃蕩一空!”
“我沒意見,此次出征主要是練練那幫子新兵蛋子,只要有地方練手就行。”
,!
朱全忠表示他無所謂,朱全孝、朱全恭也是如此。
“也好。”李守仁正準備答應,突然,他似乎意識到了什麼。
“莫非,這是傳說中的蝦夷地?”
李守仁猛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蝦夷地?”
除了李守仁,其他人均是一臉茫然,即便是到過蝦夷地的巴彥也不知道。
原因很簡單,“蝦夷”這個名字,來自於倭奴的蔑稱。既然倭奴不會在自我介紹中自稱倭奴,蝦夷人,或者說阿依努人,也總不至於自稱蝦夷吧。
“蝦夷地,是倭國北部一個大島。”
李守仁見眾人不解,也耐心解釋開來。
“倭國有三島,四國、九州、本州。其中以本州最大。而在本州以北,則是蝦夷地。”
“蝦夷人和倭奴是世仇,在過去,本州大部分地區是蝦夷人的地盤,然而蝦夷人如同這島上野人一般,武器遠沒倭奴犀利,所以數百年來,被鯨吞蠶食,節節敗退。”
“如今,好像本州島的蝦夷,幾乎全被滅絕了。蝦夷人也只剩下蝦夷地這一塊地盤……”
“這些,還是我祖輩傳下來的。如果真是蝦夷地,再往南,就是倭國了……”
李守仁一番解釋,讓眾人茅塞頓開。
“本來我也想按老規矩進行劫掠,但是,既然他們和倭奴世仇,或許可以利用一番。”
李守仁一下子來了靈感,想到了一件事。
“李公子有何高見?”
“貿易。”
“蝦夷人文明程度極其落後,我等可以用食鹽、鐵器、軍械等物資,換取他們的金銀以及土產。”
“在李朝,食鹽尚且能賣出不錯價格,這些野人不懂市價,我等稍微運作一番,則可收割其無數財產,而蝦夷人,不但對我等、對陛下感激涕零,更是能成為我們進攻倭國的炮灰!”
李守仁這一番高見,讓眾人佩服不已。
高,實在是太高了!
相比起這麼大的戰略,野人士兵的實戰(虐菜)演練,也不差這一回了!
:()天可汗,從留學瓦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