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工業是頭等大事,除了那一圈工廠,眼下還有兩件事需要處理。
一件事,是哥薩克俘虜。另一件事,則是文化教育建設。
眼下被俘虜來的哥薩克有一千五百人左右,都是以家庭、家族為單位,女人和孩子不少。
如何安置這些人?是送去礦井還是送到建築工地?
不過,眼下似乎有了更好的選擇。
“袁彬,哈銘,這幾天你們多去那些白皮俘虜那裡轉轉,挑幾個機靈點的,好操控的,按錦衣衛規矩訓練一下。”
“不用太著急,先從漢語開始學起,能簡單溝通之後再進行專門的訓練。”
“對了,好好善待人家的家屬。若有必要,讓他們再多找幾個中原或瓦剌妻子,拴住他們……”
朱祁鎮到戰俘營逛了一圈,回來之後,便對袁彬哈銘下達了新的任務。
眼下,錦衣衛雖然能滲透東亞南亞諸國,可受制於膚色和語言,在西邊卻沒什麼太大進展。
這些白皮俘虜,也算是一步閒棋了。
至於剩下的俘虜,朱祁鎮沒有一股腦將其全部送入礦場,而是讓袁彬成立了一家勞務租賃機構,將男女分別挑揀,打包出租。
男人,租給了上點檔次的酒樓、青樓、茶館、餐館當侍衛。
女人,則租給了上述的高檔場所,以及大戶人家,充當女服務員。
物以稀為貴,一個白皮,遠比野人值錢。
既然是租借,那自然有租金。哥薩克的租金們自然是歸朱祁鎮所有,然後,朱祁鎮的勞務機構再根據每個人的表現,給這些人分配薪水。
他們不可能拿到全薪,即便表現再好,也最多拿到四五成。而表現不好的,完成不了kpi的,則被末位淘汰,送到了礦井或者建築工地。
總體而言,朱祁鎮對這些哥薩克俘虜比較仁慈,因此也沒有人來魚死網破。
朱祁鎮在城郊的空地上專門圈了一塊地,供給那些哥薩克人居住,當然,房屋是要自己搭建的,土地是每年要交租金的。
在這個年代,僱主管吃管住太普遍了,雖然有些侍者、侍女被東家包吃包住,但幾乎每個家庭,都在那裡建了自己的小家。
哥薩克營地
層層扒皮,敲骨吸髓,軟刀子殺人,這是朱祁鎮的高明之處。
袁彬哈銘並沒有第一時間挑選合適的人選。
他們深諳“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道理,先讓他們苦一苦,然後,再從中挑選合適人選。
這樣一來,被“選中”的人如同被“抬旗”,皈依者狂熱與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疊加,往往會有更高的忠誠度。
以袁彬專業的識人能力,誰死心塌地,誰心懷鬼胎,誰表裡不一,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另外,還有最後一重保險,那就是他們的妻子和兒女。
不得不說,商君這一套發明,真好用。
……
哥薩克俘虜與文化教育建設幾乎是同步進行。
來自大明與西域的建築工匠們被彙集在一起,他們眼前,是厚厚一沓精細的圖紙。
和林文廟,和林學宮。
大明的工匠們為圖紙設計之恢弘而震撼,而那些從東察合臺汗國帶來的波斯工匠,則完全沉浸在東方建築美學之中!
理論上,只要有足夠的木料,古代木構建築可以建得非常恢弘,只要有足夠的人工與金錢,雕樑畫棟可以做得非常精緻。
除了宏大的單體建築,整座建築群佈局也有章有法,井然有序,既合乎美學與禮儀,也講究舒適與實用。
明清古建築規模不及漢唐,主要是大型木料缺乏,清朝時更是落魄地拆十三陵木料來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