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一苦野人,罵名伯顏背。”
這是朱祁鎮處理野人問題的精髓。
隨著年關的臨近,天氣愈發寒冷,積雪久久不化。
野人們就在這風雪之中,為朱祁鎮的採礦事業添磚加瓦。
好在這些野人久居苦寒之地,身體素質比江南那群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儒強了不是一個數量級,而且他們都身穿毛皮衣服,甚至還有帽子和手套,因此減員速率並不高。
各礦場主要分為三類人。
第一自然是管理者,主要是大明工匠和瓦剌士兵,前者負責技術指導,後者負責維持秩序,這些人不多,每個礦只有十幾二十人。
第二則是執行者,即歸化的野人,這批人都是朱祁鎮西伯利亞狩獵時隨機篩選的那些部族男丁。不得不說,皈依者狂熱普遍存在,實踐證明,這些人對他們所謂的同胞毫無半分同情。
第三類就是野人礦工,即那些野人俘虜。這些人被分成若干隊,每一隊分成若干組,每一隊選出隊長,每一組選出組長,隊長與組長就像大明監獄裡的牢頭,掌握食物分配與工作量分配等“特權”。
在朱祁鎮有意無意的提示下,礦區為了調動野人積極性出臺了不少切實可行的措施,比如不同的隊,不同的組還有組內採取競爭上崗的政策,保留減少食物、體罰與處決等末位淘汰。隊與隊,組與組之間根據工作量進行食物分配,排名靠前的有肉乾,乳製品與糧食可以吃,甚至還有蘿蔔、白菜、蘑菇等蔬菜。而排名靠後的則只有摻雜樹皮碎末與麩糠的豆餅,就這還吃不飽。
同時,野人們也被鼓勵互相舉報,比如偷奸耍滑,試圖逃跑,背地辱罵管理人員等。舉報若屬實,會給舉報者牛奶、肉食、休息時間等獎勵,如果挫敗逃亡計劃,舉報者會被提拔為管理者,和那些歸化野人一道,共同管理礦工。
這一套制度非常科學,在處決了屈指可數的刺頭之後,各礦區的野人,都被充分調動了工作積極性。
很快,開採出來的煤礦與鐵礦便堆積如山。
牛車將煤炭拉到了和林,朱祁鎮首先命工匠為自己搭建土炕,燒煤取暖,再次讓工匠們感激涕零。
在和林城做生意的晉商們也嗅到了氣味,他們紛紛前來買煤,草原缺少木材,燒煤比燒木頭價效比高。
朱祁鎮對煤炭的定價並不高,每百斤1錢銀子,一兩銀子能買一千斤,這遠比在大明便宜,在大明,百斤煤炭要差不多一錢三分銀子,買一萬斤淨省3兩!
不過,即便這樣,伯顏帖木兒也是目瞪口呆,他沒想到,這黑色的石頭居然賣這麼貴,而且還有人來買!
很快,前來買煤的便不止侷限在和林的漢人,不少瓦剌百姓也前來購買,能住在和林的,即便普通百姓,生活也遠好於草原的牧民,他們的購買力還是比較強的。
後來,瓦剌貴族府邸的管家們也來買煤,這得益於朱祁鎮改裝了寢宮,根據紫禁城的設計,自己弄了一個丐版地暖,訊息傳開後,前來請教製作方法順便買煤的人絡繹不絕,就連也先知道後也給軟禁中的脫脫不花整了一套。丐版地暖讓那些工匠們賺了不少賞錢。
就這樣,煤炭成功開啟了銷路。
鐵礦石也在大量堆積,等到臘月二十八,朱祁鎮帶著一百多名匠人,來到了郊外最近的一座鐵礦。
朱祁鎮要親自指導高爐搭建工作。
鍊鐵工作主要包括幾部分,首先是土法煉焦以及土高爐煉生鐵,然後再將生鐵脫碳,將生鐵煉成鋼。
20世紀的落後產能,在15世紀卻是天頂星科技,就算是大明鐵匠,對這些也是一臉茫然。
當然,也有缺點,土法煉焦會浪費近一半的煤炭,不過眼下無所謂,反正煤炭和礦工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