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所以是因為這個來急診室的嗎?”
“是的。雖然是胸痛,但因為患者很年輕,實習生看了之後通知了我。”
李賢忠似乎很珍惜時間,一路上不停地問關於患者的事情。
秀一也很喜歡和李賢忠進行醫學相關的對話,所以很認真地回答。
[好好聽著。李賢忠可是名醫啊。]
甚至仲景也採取了積極的態度。
因為正如它所說,李賢忠是名醫。
不僅在知識方面,在經驗和思維上也是如此。
總之,他是一個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的人,而且他並不吝嗇傳授這些知識。
“嗯。你是怎麼處理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的?就算是胸痛,年輕人才這麼點痛就會來急診室嗎?既然來了,就不能忽視症狀。”
“啊……這倒也是……確實是這樣。”
現在不就是這樣嗎?
秀一和仲景最初因為患者18歲的年齡而沒有正確認識到病情的嚴重性。
李賢忠則直接指出這就是問題所在。
正如他所說,年輕人怎麼會輕易來到這麼大的醫院呢?
既耗時又費錢。
這意味著他們有相當大的不適感。
“不只是年輕人。不是還有頭暈嗎?從單純的患病率來看,當然是耳石症最多。從泰華醫院急診室的統計資料來看,也是這樣嗎?”
“嗯。那個……不太清楚。”
秀一和仲景對外部公佈的統計資料很熟悉,但對內部統計資料卻瞭解的不多。
起初他們甚至認為沒什麼可看的。
畢竟,從臨床角度來看,重要的不是個人經驗,而是普遍的統計資料。
仲景的理論是,過於糾結於一家醫院的統計資料可能會得到扭曲的資訊。
秀一也不例外。
但是李賢忠在提及這些統計資料,這讓他很難忽視。
於是秀一不自覺地豎起了耳朵。
“當然,在泰華醫院急診室的統計資料中,耳石症也更多。但幾乎微不足道。因神經科原因導致的頭暈和因耳石症導致的頭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可能嗎?”
僅從常識來看,這是不合理的說法。
因為耳石症和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差異大得可笑,相差十倍之多。
“你也陷入了他的循證醫學(evidence - based dice)中啊。”
李賢忠看著一臉驚訝的秀一,咂了咂嘴。
當然,他也不是要貶低循證醫學。
相反,他是其信徒。
但李賢忠透過眾多經驗,獲得了能從更宏觀角度看待問題的視角。
“秀一啊。如果你發燒了,會馬上來急診室嗎?”
“不。首先……會吃藥試試,或者去社群診所。”
“對。但是如果發燒到42度呢?那你會怎麼做?”
“那會馬上來急診室……啊?”
李賢忠沒有無端發脾氣或說教,而是先提出了問題。
聰明的人會透過這個問題學到一些東西。
秀一當然有所領悟。
“症狀的……程度不同。特別是在泰華醫院的情況下。”
“對。一般情況下不會來這裡。如果因為頭暈來到這裡,那程度肯定與一般情況完全不同。你有看過耳石症患者的實習經歷嗎?”
“有。”
頭暈在中年以上女性中是相當常見的症狀。
其中,耳石症是最常見的原因。
如果實習經歷完整,當然會有這樣的經驗。
“那些患者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