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商業學校,上學是有補貼的,我是五一年入學,那一年每個月是四萬塊,結果到年底的時候,物價失控了,漲幅有點大,我們的補貼也漲到了六萬塊,第二年,就直接翻了一番,一年十二萬,我成績好一點,還能偶爾拿一下獎學金之類的,這個所謂的商業學校學的其實就是統計和機率,以及複雜一點的數學運算,最複雜的就是數列計算了。既不學商業基礎,也不學經濟學基礎。
畢業之後,直接就被分配到了區裡的商業部門,屬於行政崗位,但是走技術人員體系,入職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跟著隊伍統一清查四九城的糧食供應和銷售情況,以及幫助部分國營工廠配套設計一套基於物價標準的工資體系。有老人帶著,工作不算累。但是工資還不錯,這個時候的工資制度還是執行的工資分標準,一分代表糧食八兩,也就是半斤,布兩寸,油五錢,鹽兩錢,煤二斤,物價穩定之後還不到三千塊錢,我一個月工資是一百五十分。
算下來,差不多是三十七萬,這個收入已經很高了,要知道一個小學老師,一個月差不多隻有八十分左右。但是我知道,隨著物價緩慢上漲,再過幾年,大概會漲到五毛錢一分左右,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打個六到七折,差不多就是我定級後的工資,一個月五十來塊錢,已經相當不錯了。
這還得建立在我不升職的基礎上,但是,這怎麼可能,這兩年就要統購統銷,開始逐步推行票據改革,過幾年公私合營,都是我們大展身手的時候,怎麼可能不升職。說真的,算上我自己的世界,四個世界了,我是第一次感受到知識分子這四個字的分量。我用後世的標準,就是個技校生,連中專都算不上,就能拿到這種工資,敢想嗎。
其實我還是更:()日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