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便是心中的執念。我曾深陷於對修行境界的執著追求之中,滿心以為只有達到更高的境界,才能真正領悟佛法的精髓。然而,我卻大錯特錯。”
一位年輕的弟子面露疑惑之色,問道:“師父,那我們在修行中難道不應該追求更高的境界嗎?若沒有目標,我們又該如何努力呢?”阿明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釋道:“追求境界本身並無過錯,但若是這份追求變成了執念,那便偏離了修行的正道。我們應當將目標視為遠方的燈塔,為我們指引方向,但在前行的過程中,我們的目光卻不能僅僅侷限於那一點光亮。而是要用心去感受腳下的每一步路,去體驗修行過程中的每一份喜怒哀樂。就如同我們登山,若只一心想著山頂的美景,而忽略了沿途的山川溪流、花鳥蟲魚,即便最終登上了山頂,我們所看到的也不過是一片空洞的景色。而當我們放下執念,用心去欣賞沿途的一切時,會發現每一步都充滿了驚喜與收穫,而山頂的美景也會在不經意間呈現在我們眼前。”
,!
阿明接著詳細地講述了自己在舍離執念過程中的內心掙扎與最終的解脫之道。他說道:“當我意識到自己被執念所困時,我首先嚐試著去覺察它的存在。我發現,執念就像隱藏在心底的陰影,每當我在修行中遇到困難或進展不順時,它便會悄然浮現,操控我的情緒與思維。於是,我開始運用佛法的觀照之法,如同以一面明亮的鏡子去映照內心的黑暗。我靜下心來,審視自己對修行境界的渴望究竟源於何處。我發現,其中既有對自身修行成果的驕傲與虛榮,也有對佛法理解的片面與狹隘。”
“在認清了執念的根源之後,我便努力地去放下它。這並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我時常在心中默唸佛經中的教誨,提醒自己世間萬物皆無常,一切皆如夢幻泡影。修行的境界亦不過是心靈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個驛站,而非最終的歸宿。每當執念再次湧起,我便以深呼吸來平復自己的情緒,將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當下的修行之中。我不再去刻意追求某種境界的達成,而是專注於每一次誦經、每一次禪坐、每一次與眾生的交流互動中所蘊含的佛法智慧。”
弟子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著阿明的教誨,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領悟與思考的光芒。在阿明的引導下,他們開始反思自己在修行過程中是否也存在著類似的執念。一些弟子意識到,自己對他人認可的渴望,對某種修行法門的執著,其實都是潛在的執念,正阻礙著他們在修行之路上的深入探索。
有一位名叫慧悟的弟子,他在修行中一直對某一種禪定功夫極為痴迷,認為只有精通此法門,才能在修行中脫穎而出。但在聽了阿明師父的講述後,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心態。他嘗試著放下對這一法門的執著,去接觸和學習其他的修行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對佛法的理解也不再侷限於單一的層面。他感慨地說道:“師父,您的教導如醍醐灌頂,讓我恍然大悟。我之前一直被自己的執念所束縛,如今放下之後,才真正感受到了修行的自在與樂趣。”
隨著時間的推移,弟子們在阿明的悉心教導下,逐漸學會了警惕執念的危害,並在修行中努力踐行舍離之道。他們的修行心態變得更加平和與堅定,在面對修行中的困難與挑戰時,不再像以往那樣焦慮與迷茫。而阿明看著弟子們的成長與進步,心中滿是欣慰與喜悅。他深知,在這修行的長河中,舍離執念是每一位修行者都必須經歷的重要關卡。只有成功地跨越這一障礙,才能真正在佛法的智慧海洋中暢遊,實現心靈的解脫與昇華,向著《瑜伽師地論》中更高層次的修證境界穩步邁進,將修行中的境、行、果在這不斷的覺悟與成長過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穿越成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