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體的頂點、邊和麵的顏色不一樣)將這些獨立的立方體算完後再將所有的一個或多個面想接的立方體當成另外的獨立立方體拿出來再進行重組……你以為這樣就能到x(2)了?天真!這不過是x(1.2),沒錯,兩個平面相互建立起聯絡就是x(1.2),同理,三個平面相互建立起聯絡就是x(1.3),往後還會有x(1.4)、x(1.5)……等到了十個平面相互建立起聯絡並像上面那樣算盡就是x(1.10),還沒結束,還有x(1.11)、x(1.12)、x(1.13)……一直到x(1.36),將x(1.36)進行類似上面的演算法算盡後(就是把從x(1)到x(1.36)的之間的,包括這兩個東西都拉出來,然後頂點與頂點相互連線,將得到的所有圖形和所有立方體都列舉出來,它們的頂點、邊和麵的顏色都不一樣,然後就是進行顏色的轉變)得到了x(2)。
接下來擬想一個x(2)邊形,將x(2)邊形重複從x(1)到x(2)的步驟一次後得出的結果記作x(2.1),接下來需要引進更高層次的維度概念,即一維時間,創造一個與x(2.1)平行的時間節點,那裡有一個跟x(2.1)規模一樣的東西,然後就無視一些東西,使它們之間的各個頂點相連線……然後重複類似x(1.1)到x(1.2)的操作,一直重複,直到x(2.36),將x(2.36)進行類似上面的的演算法算盡後就得到了x(3),不過要稍微複雜一點,因為這個是用時間線連線的,會衍生出更高維度(四維)的“超立方體”,這些“超立方體”同樣進行類似的計算,最終得出的就是x(3)。
沒錯,接下來登場的就是x(3)邊形,仍是重複類似x(2)到x(3)的步驟以得到x(3.1),接下來引入新的維度,並進行類似於上面的演算法演算,最終得到了x(3.36),若要達到x(4)則是需要將x(1)到x(3.36)的所有結果,包括什麼點、線、面、體、超立方體以及得到的更高維度事物羅列在一起,然後互換顏色,衍生出平行的東西……這樣就是x(4)。
接下來的x(5)、x(6)、x(7)……一直到x(36)都是沿用的類似步驟予以提升,x後面括號裡的數字每提升1就需要引入新的座標軸,即多一個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