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王二十一年,將鑄大錢[1]。
周景王二十一年,準備鑄造大錢。
[1]景王二十一年:周景王二十一年(前524年)。大錢:面值大的鑄幣。
單穆公曰[2]:“不可。
單穆公說:“不能這樣做。
[2]單穆公:周大夫,單靖公的曾孫。
古者,天災降戾[3],
古時候,天災降臨,
[3]降戾(li):降臨。
於是乎量資幣,
所以才開始統計財貨,
權輕重,
權衡錢幣的輕重,
以振救民。
以便賑濟百姓。
民患輕,
倘若百姓擔心錢輕而物重,
則為作重幣以行之,
便鑄造了大錢來發行通用,
於是乎有母權子而行,
有大錢輔助小錢流通,
民皆得焉。
使百姓都能從中得益。
若不堪重,
若百姓擔心錢重而物輕,
則多作輕而行之,
就多鑄小錢來通用,
亦不廢重,
同時也不廢止大錢,
於是乎有子權母而行,
於是就有了小錢鋪助大錢流通。
小大利之。”
這樣一來,無論是小錢、大錢,百姓都得到便利使用。”
“今王廢輕而作重,
“如今陛下廢除小錢而鑄造大錢,
民失其資,
那麼百姓手中原有的小錢就成了無用之物,
能無匱乎?
如此能不感到困窘嗎?
若匱,
如果百姓困窘,
王用將有所乏,
那麼陛下的財用將因此而缺乏,
乏則將厚取於民。
而財用缺乏了就會設法加重斂收於民。
民不給,
民眾沒有能力供給,
將有遠志,
將會萌生逃亡遠離之心,
是離民也。
這是在離散民心啊。
且夫備有未至而設之,
況且國家應該有事先防備災患的措施,
有至而後救之,
也有災患來臨進行援救的措施,
是不相入也。
但這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可先而不備,
原本可以預先防範而不事先去準備,
謂之怠;
這是疏忽懈怠;
可後而先之,
原本用於事後應急的措施卻在災害前採用了,
謂之召災。
這就叫招災。
周固羸國也,
周王朝已經變成弱國了,
天未厭禍焉,
皆因上天接連不斷地降災,
而又離民以佐災,
而陛下此時又要離散民心來助長災難,
無乃不可乎?
這樣做恐怕不行吧?
將民之與處而離之,
原本應該與民眾和睦相處卻要離散他們,
將災是備禦而召之,
原本可以預防的災害卻要把它招來,
則何以經國?
這樣下去還怎麼治國?
國無經,何以出令?
倘若治國無方,憑什麼下達政令?
令之不從,上之患也,
頒佈政令而不被聽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