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好……”林麥冬繼續嘴硬。
王主任就笑:“沒壓力就好,知道我為什麼清楚你是因為報道才耽誤的嗎?”
“呃……”
“你來之前,剛有領導給我電話,他今天辦事路過學校,看到校報和學生都在討論一部短片,問我是不是存在討論上的問題,讓我抽時間拿過去看看。”
林麥冬:“……老師,請問是哪位領導?”
王主任輕描淡寫:“x宣部的。”
“……”
“哈哈哈——”王主任開懷大笑:“怕了?”
林麥冬老實了,他可沒姜紋兄頭鐵:“有點……老師,您到時可得幫我,校報上那些是有壞人誹謗我啊,他誹謗我!”
王峰生被逗得直樂。
不過玩笑過後,他還是說道:“膽子別那麼小,你敢拍,還怕人說嗎?而且說實話,你片子討論的不算太深入,校報上幾個觀點我都看了,恐怕最後那篇最符合你的思想吧?”
最後那篇,就是迴歸康德批判主義,但觀點比較喪的那個。
林麥冬有點驚訝,不由豎起大拇指:“王老師目光如炬,明察秋毫!”
王峰生失聲一笑,但隨後不知想起什麼,嘆了口氣:“其實那篇文章,和我看過你的短片後的想法一樣,有人在最後看到人性迴歸,有人看到覺醒,但我……只能看到絕望的憤懣,還有銀幕暗淡下去後,回到的現實映襯著影片產生的無奈和空虛。”
,!
望著對方複雜的表情,林麥冬不知該說什麼,他確實比較認同觀點頹喪的那篇文章,原因卻不是他自身真的對此有共鳴,而是因為《僱傭人生》上一世的背景。
前世這部短片出自一個阿根廷團隊。
阿根廷是個很魔幻的國家。
未來網上流行過一段時間的謠言,說阿根廷是唯一一個把自己從發達國家折騰成發展中國家的奇葩。
其實阿根廷從沒發達過,作為一個南美國家,它和所有南美國家面臨同樣的問題——離天堂太遠,離阿美莉卡太近。
“地理優勢”讓阿根廷在前幾十年不得不淪為阿美莉卡的種植園、牧場、礦場,商品傾銷的後花園。
後幾十年,它則是北美金融鐮刀下的韭菜田。
一個全靠賤賣原材料,金融命脈都掌握在別人手裡的國家,富又能富到哪去?
事實上,阿根廷從來不乏想要解決困境的人,但幾十年的努力,體制換了一茬又一茬,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壞,通脹漲得阿根廷人從頭皮發麻到全身發麻,最後徹底麻木。
於是,未來他們破罐子破摔,選了米萊這麼個抽象的擬人生物……
原版的短片就是誕生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也是林麥冬比較偏向那篇觀點頹喪的文章的原因——創作沒有國籍,但創作者有,創作者的思想更是與他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
所謂存在主義,馬爾庫塞理論的解讀,都是表象,短片本質就是迷茫和沮喪,導演團隊和當時的阿根廷人一樣,他們透過與世界交流,能看到很多對阿根廷有用的主義,但掌握他們命運的人,心裡卻只有生意,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共同作用,導致他們不知道未來在哪。
短片內冷漠、麻木的基調,就是由此而來,這也是林麥冬選擇它作為自己第一部作品的原因——
目前的華國,其實正經歷和阿根廷相似的困惑。
我們的前路在哪裡?
這樣的選擇真是對的嗎?
以後的人諷刺這個時代崇洋媚外,卻沒有搞清楚,他們崇洋媚外不是天生軟骨頭,而是在目前的變革中,他們精神上“看”不到未來在哪兒。
失去信仰,那自然誰強大就崇拜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