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裝。整合了2300只電晶體,四位字長,資料記憶體和程式記憶體分開,1k資料記憶體,4k程式記憶體。執行時時脈頻率預計為1m,最終實現達到了740khz,能進行二進位制編碼的十進位制數字運算。
唯一的遺憾只能是日本人,他們的產品被拖了一年多時間,損失是慘重的,雖然4004交了貨,但日本人要諾伊思賠錢。
諾老大沒辦法,只好賠了6萬美元。
但是諾老大知道自己找到了無價之寶,這就是cpu技術,如果說這項技術還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和日本公司合作的,也就是說專利是和別人共享的,這是決不能容忍的事情。諾老大何許人也,日本公司讓賠錢,他大方的賠了,但作為條件,他要求對該設計擁有所有權。日本計算器公司雖然有權使用其臺式計算器中的新型晶片,但這種價值3000美元的臺式計算器並沒有什麼前途,因為手持式計算器馬上就要問世了。幾年以後,日本計算器公司退出了歷史舞臺。
自此,英特爾公司就把持了通用cpu市場直到現在。
1973年,費格金領導的小組人員膨脹。他和shima(就是那個日本工程師,4004研發出來之後就被諾老大挖到了英特爾)帶領小組裡的近80個人結合使用者的反饋意見對微處理器進行了重大的改進。
接著,他和shima對各種新的電路設計方案進行了比較和審查。霍夫甚至重新審查了工藝方法,並幫著改進和合理化了指令集。
到1974年4月,他們已經研製出一款可以釋出的產品。這款產品叫作8080晶片,是另一種8位微處理器,但其指令集更好,而且比前一款微處理器8008快10倍(實際上,這種晶片的設計和功能非常好,以至於直到今天英特爾公司的微處理器系列都保留了其基本結構。)。
曹長久現在正在看這款處理器,上海冶金所的同志們為了複製它,不知從什麼渠道搞來了幾顆樣品,一部分拿去刨了片子,剩下一顆不敢動。
隨晶片附帶的還有一本使用手冊,詳細描述了8080的功能,長久一邊啃著全英文手冊,一邊想著夢中的歷史。
華夏的計算機事業當年也不差,早在1979年,上海元件五廠和上海無線電十四廠就複製成功單片8080八位微處理器,西德仿製出該類產品是在1980年10月(siemens sab 8080a…c),蘇聯是在1986年(eastern bloc 8080580bm 80a)。這標誌著我們此時與美國cpu發展差距只有5年。
可是微處理器的製造技術在80年代後為美國所壟斷,幾乎成了資訊產業的核心,幾乎所有的超級計算機技術都是基於多通用處理器共同協作模式,效能大大的強與傳統巨型機。再加上華夏的計算機業發展方向錯誤,加上科技發展路線的影響,使得華夏在晶片領域幾乎全軍覆沒,傳統的計算機研發、製造產業已然不復存在,根本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了。
整個80年代是微機興起的時代,其間機會無數,崛起的大公司數不勝數,帶動了整個產業的搞活,可是這股東風完全沒有惠及到國人,貌似沒有一個國際化的大型企業產生。
……公告:網文聯賽本賽季海選階段最後三週!未參加的小夥伴抓緊了!重磅獎金、成神機會等你來拿!點此參與……》
二十四
魚冒泡:早上過來一看,吊車尾了!
~~~~~~~
這一段時期的主流就是pc機,能夠跟著pc發展的公司無一例外都活的極其滋潤,ibm的pc機沒有讓它壟斷市場,反而造就了一大批相容機廠商和晶片提供者,臺灣、韓國、日本都是乘著這股東風發展起來的,相容晶片組絕大部分來源於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