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亞洲都寵愛梁朝韋。」
這樣的話語,還是日本人先說出來的。
大家對梁朝韋這個自家子弟,都非常的喜歡支援,從《新紮師兄》開始便是這樣。
他到了好萊塢,《碟中諜》創下了一個亞洲人的票房紀錄,更是全亞洲的驕傲。
所以《機械師》在全亞洲的4周票房,已經超過了1億美金,幾乎能比得上北美影市了。
歐洲市場倒是要差一點,4周只有6000萬美金,估計最後都不能過億。
饒是如此,加在一起的票房總成績,應該能達到35億美金。
梁朝韋可是能有北美票房2的分成的巨星,這一點待遇,他跟湯姆漢克斯、施瓦辛格、史泰龍、艾迪墨菲、費祥等人都是一樣的。
大概300萬美金的票房分成,能有2300萬港幣上下,再加上基礎片酬是100萬美金,那麼他在《機械師》裡面獲得的收入,是3000萬港幣。
當初林政英都是拍了兩部《殭屍先生》之後,在《殭屍先生3》才得到了3000萬港幣的分紅,人家還是導演加主演。
梁朝韋只是一個演員,都能得到這麼多的片酬,真是讓人感嘆,還是做明星好啊!
周閏發、梁朝韋、費祥等人的例子,早已經在香江家喻戶曉,這兩年香江報考三大衛視的藝員培訓班的人,都超過了3000人,也是拜此所賜。
他們都是渴望能成為下一個巨星的年輕人,也不惜要付出很多的艱辛努力。
可這些人並不知道,他們之間的絕大部分人,都只能在努力辛苦兩三年之後,因為看不到希望而離開這個影視圈。
剩下的一點人,也不可能全都成為主角,角色演員、主要配角,甚至是幕後人員,才是他們通常的歸宿。
能一年之中出來個明星胚子,便已經是成功了。
香江的演員苗子很多,但人口基數終究還是少了,所以60年代的明星們之後,他們能培養的明星越來越少,甚至最後到了無以為繼的時候。
幸好這一世,殷俊把內地和香江都結合了起來,讓內地也能依靠麒麟文化的各種製作手段和技術,來培養出更多的演員和導演來。
略開此事不提。
在十月中旬,其實聯藝電影公司還有另一部電影在上映。
它的名字叫做《剪刀手愛德華》,是蒂姆波頓和約翰尼德普的第一次合作。
前世的這對好基友,這一世也是透過《剪刀手愛德華》來開始了彼此的緣分。
蒂姆波頓對於暗黑和溫暖的分界,還有融合的問題,都把握得非常準。
約翰尼德普本來是一個帥哥,可在這部電影裡面,他被打扮成了一個略微呆滯,甚至不像是正常人的機器人,看上去長白又沒有情感。
但這只是愛德華的表面,他的內心充滿著熱情,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可惜的是,世人們只能看到他的外表,不能看到他的內心。
所以最後愛德華只能黯然的退回到古堡,重新把自己和古堡一起封閉起來。
影片一上映,立刻就迎來了許多影評人的讚揚。
奧斯卡喜歡糟蹋人。
也就是越醜越不和現實接軌,就越是能得到他們的喜歡。
影評人也是這樣。
他們雖然會收錢去為商業電影打高分,但他們其實更看重的是電影的內涵。
說白了,大部分的影評人都喜歡看到矛盾和衝突,喜歡看到那種撕裂了一樣的社會和感情。
他們覺得這才是藝術性。
那些為了討好庸俗觀眾的電影,簡直是不值一提。
《剪刀手愛德華》的結局,並不是大圓滿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