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陸陸續續去少林寺學藝的人之中,有一個普通的農村青年,這個叫做王葆強的少年,大概也想不到,再過二十年之後,他就會成為一個同樣的功夫明星。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面的事情,在目前來說,李聯傑就一下子火遍了全華國。
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人認出來,然後圍著他、簇擁著他,讓李聯傑也嘗到了出名的榮耀。
李聯傑也從師父吳斌那裡聽說了,《少林寺》在全華國放映都陷入了爆滿的境地,這也讓他非常的驕傲。
但在李聯傑詢問「票房有多少」時,吳斌就愣住了。
只是負責訓練徒弟的吳斌,哪裡知道這些?
他趕緊的去找負責放映的電影界人士詢問,結果得到的答覆卻是「不知道」。
一方面現在華國的電影上映根本就不大規範,廣播管理局批准各大電影廠製作複製後,就直接用幾百乃至幾千不等的價格賣出去,這樣無論電影院放映得到多少錢,那都是自負盈虧。
雖然最後也會統計票房,但這個票房根本沒什麼意思,電影製片廠得到的,只能是賣出複製的錢的撥款。
是撥款,而不是分成。
這個年頭,電影製片廠全都是國營的,你哪裡有資格說分成?
只能說上級的單位拿到錢之後,再分發一點給你,賣得好就多給,賣得少就少給。
另一方面,《少林寺》有些不一樣。
它是香江的中原電影製片公司拍的,雖然也是一家人,但人家在香江發展,擔負著為我們的宣傳做前沿陣地的重任,肯定不能隨便給點就行了。
中原電影在香江呆久了,自然也學會了香江的那一套,要求的是分成。
他們也要得不多,比香江本地上映要求的要少一些,大概是30左右的票房分成就行了,而通常香江電影在本地上映,一般都是50。
考慮到他們的特殊性,這個分成被當成嚴肅的任務,經過討論之後被批准了。
但也只能是計算賣出多少複製之後,才能給他們分成。
至於說到底他們賣多少複製,這其實是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的。
因為一部電影的複製,並不是一家電影製片廠在做。
比如說東南部就是珠江電影製片廠負責複製,西南就是峨眉電影製片廠負責,東北就是吉春電影製片廠負責……
現在都是在做市場經濟了,所以遇到很火爆的電影,他們通常都會在預定的複製數量之外,多做一些出來,賣出去就相當於給本單位職工的福利了。
但是他們報上去的,肯定沒有這一部分。
這就是小金庫的雛形了。
而現在電影才上映了幾天時間,各地的統計數字都沒有出來,因此吳斌沒辦法問到具體數字,那也很正常。
但是也有電影界訊息靈通的人士,專門給吳斌說了,「按照我多年的經驗,這片子拿下5000萬的票房,一點問題都沒有!」
吳斌回來給李聯傑一說,李聯傑就更加的高興。
因為中原電影的經理跟他說了,票房成績如果好了,是會給他分紅的。
分紅是什麼,去了一趟的李聯傑當然曉得。
去偏遠的電影院看了《生死時速》之後,李聯傑對費祥是讚嘆不已,同時也對他一口氣拿了300萬美金左右,合計2000萬港幣上下的片酬加褐紅,更是羨慕得很。
自己也不奢望拿多了分紅,如果5000萬的話,起碼給三萬、五萬,應該也是可以的吧?
但是他的夢想,卻很快的破滅了。
因為中原電影的經理也很快的來到了什剎海體校,當著李聯傑的面兒,拿出了第一次複製結算的分紅。